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jsp.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jsp.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jsp.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25.七律.长征26.《开国大典》27.《青山处处埋忠骨》28.《毛主席在花山》口语交际回顾·拓展八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要求的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细节描写人物方法。教材简析双基内容学习本组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重点训练项目与教材前后的联系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选编了一首诗、三篇相关主席三件事的文章,体会、感受他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重点走近毛泽东,感受主席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请怀。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措施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材料。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自读课文。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课时分配共计10课时教学设计思路(课时备课)教学内容2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课文的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2.学生质疑。(字词)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远征:指两万五千里长征。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磅礴:气势雄伟。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五、布置作业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1.学习首联。(1)请同学们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