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攻略.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攻略.ppt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攻略.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诗歌鉴赏答题5大注意事项诗歌鉴赏是历年来必不可少的一种高考题型,而且其模式已经基本确定下来,没有多大的变化。能够掌握好一般的答题规律就不难得到高分,可是却有不少考生在这方面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分数,实在令人惋惜。从这么多年来的命题情况和出题的模式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会有所变化,因此在这里我们除了讲解这些年来的出题与答题模式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下面谈谈诗歌鉴赏答题的主要注意事项。1.明白诗歌体裁基本特点虽然考题中不会直接让考生回答诗歌体裁有什么特点,不过,如果考生能够理解这些特点,在阅读时就较容易理解诗歌,在答题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答,或者说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题。下面所列特性都只是作为一般性理解介绍,能够记住就行了,考生不必深究。(1)音乐性:即诗歌节奏感较强。古代诗歌写出来后本来是要拿来演唱的,所以,其音乐性较强。在试题中要考查这方面的理解,无非是考一些叠词运用的理解。(2)跳跃性:这是就诗歌的意思推演而言的。小说可能对事件发生的每一步都进行交代,而诗歌则是直接跳跃的,如“枯藤老树昏鸦”,就只是把现象摆出来,让读者阅读想象补充。变成了试题来考查,就是“如何理解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类题型。(3)内容高度集中性:这与上一点有交叉之处。只写某个景象就可以表达许多情感。(4)抒情性:即使是叙事诗也有这个特点,只是抒情的直接与间接、强与弱不同罢了。在试题中就会变成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这类题型。(5)哲理性:不一定每首诗歌都有哲理,但多数诗歌在抒情中还是给人以启迪的。(6)对语法的有意违反:这是就结构方面而言的。有时为了使诗歌能够达到音乐性的美,也就是说为了符合韵律要求,往往对常规的语法作有意识的违反。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对“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违反。这个特点目前还没有发现单独考查,在此提出来,方便对诗歌的理解。2.答题时要有观点有分析除非是填空题,或只是1~2分的试题,否则,都应该有观点有分析。不过,因为诗歌鉴赏单题分值一般都在4分左右,因此,这些观点要尽可能简明扼要,答到点子上即可。3.不能脱离诗句答题不脱离诗句不等于把原诗句照抄一次。但要点明哪一句或哪一个词。当然,如果题目已经指明要鉴赏哪一个词语或句子,这一环节就可以省略了。4.积累一些专业术语这里所谓的专业术语是相对的,指的是在中学阶段用于诗歌鉴赏的出现频率相对高的术语,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直接描写、直抒胸臆、雄浑豪放等。积极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术语,在答题时能够以一当十,无疑对成绩提高有积极帮助。5.注意诗歌阅读答题的步骤规律诗歌考查的内容相对较集中,量较少,也是较容易得到高分的。然而,有的考生由于答题步骤顺序较乱,因而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时还因此导致差错,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事。为此,提出如下步骤供考生备考参考:(1)读诗歌标题。买书看皮,读文看题。古诗歌标题已经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写什么。读标题有助于理解、答题。(2)读作者。作者信息便于我们理解掌握诗歌相关信息,为答题作铺垫。例如,如果是唐代的作者,那么,他们的诗歌往往侧重于写景抒情;如果是宋代作者,他们的诗歌往往侧重于写景说理。(3)读注解。如果注解对答题没有帮助,那么,试题一般是不列出注解内容的。反之,如果不注意注解,那么答题时往往就会出现偏差。(4)定基调。诗歌基调定好了,答题不偏离这个基调,即使得不到满分,最少不会得太低的成绩。反之,定错了基调答题也就偏了。如白居易的诗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有的考生把“可怜”理解成悲伤的意思,那么答题就出现偏差了。二、走出古诗歌鉴赏6大答题误区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古诗鉴赏的答题错误都源于考生对考查要求把握的偏差。考生在解答古诗鉴赏试题时,常常陷入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忽视标题阅读标题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的标题常常包含着诸多信息。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只有读了标题以后,才知道本诗谈的其实是读书的感受。鉴赏诗歌时如果忽视标题的阅读,解答常常会出现偏差。[例1]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玉芙蓉·喜雨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问: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感情?[误答]这首小令通过写劳动人民恶劣、贫穷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统治阶级残酷压榨的愤怒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审读诗歌标题以及标题中暗含信息解题的能力。病例根本没有关注诗歌标题,而旁涉其他,想当然地作答。其实我们只要紧扣诗歌标题中的“喜”字,再联系学过的杜甫《春夜喜雨》的主旨,就不难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