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用地演变规律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宁波市三江片为例王武科蔡赞吉【摘要】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是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论文从反思现有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出发,基于城市用地自组织的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技术方法,分析了1995-2010年间宁波市三江片用地变化的情况,通过对居住、公建、工业用地演变趋势、空间布局特征等分析,在综合集成的基础上,提出宁波城市自身的空间布局模式,探索基于用地演变规律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为规划编制提供不同视角的技术支撑。【关键词】城市用地;演变规律;编制方法;宁波市三江片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是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事实上,在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政府和规划者将精力更多的专注于城市未来的设想,对历史规律的认知不足或者忽视。同时,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中,不管是战略规划、总体规划还是近期建设规划,其实质都是一种基于政府意愿,自上而下传达政府部门对城市发展设想“工具”,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划编制方法常常与市场经济“自下而上”的发展规律自相矛盾,不管是人口预测,还是城市用地的空间安排往往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城市规划与现实的脱节。加强对城市规律的认识,从城市发展的成长轨迹入手,探索基于用地演变规律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应该成为规划编制的创新方向[1-4]。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对居住、公建、工业用地演变趋势、空间布局特征等分析,在综合集成的基础上,提出宁波城市自身的空间布局模式,探索基于用地演变规律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为规划编制提供不同视角的技术支撑。1.研究思路与方法1.1理论基础城市自组织的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虽然是非常复杂,但由于自组织性的存在,有其隐藏的秩序和成长的规律,这种秩序和规律作用于空间扩展的规模大小、区位选择、发展时序以及发展方式之中,并作为一种隐性的机制作用于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中[5]。从城市的自组织性出发,认识城市用地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推演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本次研究的理论视角。1.2研究思路重点分析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三类用地(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和工业用地M)从1996-2010年演变趋势和布局特征,以此来认识中心城空间功能演变趋势。通过自下而上对主要用地的演变规律分析,研究影响各类用地布局的因素,对影响因子进行空间量化和叠加,推导出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对各类用地布局导向的综合集成推导出总的用地布局结构。1.3研究数据和方法研究数据为宁波市中心城历年批地数据,数据来源于宁波市地理信息中心数据库,包括批地的空间分布、用地性质、面积等属性。研究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数量统计和空间句法等方法实现。2.城市主要用地分类布局2.1趋势总结根据宁波中心城15年间用地的空间和规模演变趋势,将主要用地的空间演变趋势进行归纳(表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向现有的公建中心、新城中心等地区集中,向轨道、主干路等生活性交通可达性高的地区集中和向政策与规划引导的地区集中;居住用地主要向公共设施和成熟居住区周边集中,向生态环境好的地区集中,向生活性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向政策和规划引导的地区集中;工业用地主要向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对外交通方便的地区集中,向现有的仓储物流园区和相关工业园区集中,向开发区等政策优惠的地区集中[6-7]。表1主要用地演变趋势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用地向公建中心、新城中心集中;向公共设施和居住区周边集中;向高速公路、快速路等交通的地区向轨道、主干路等生活性交通可达向生态环境好的地区集中;集中;布局性高的地区集中;向生活性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向现有的仓储物流园区和相关工趋势向政策与规划引导的地区集中。向政策和规划引导的地区集中。业园区集中;向开发区等政策优惠地区集中。空间布局2.2因子量化将各类用地的演变趋势转换为可量化的因子(表2),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空间打分和赋值,量化方法以九分法为标准,与因子关系越密切,赋值越高,反之亦然,最终形成单因子的空间评价图(图1、图2、图3)。表2指标量化的具体方法主要因子量化指标解释用地与公建中心、新按照距离公建中心、新城中心的距离来判定,指标采用9分制打分法进行赋值,离原有城中心距离因子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越近分值越高,1公里以外,赋值为0。采用空间句法分析对城市空间进行活力分区,按照9分制进行赋值,第一级别活力核两公共空间活力度因子侧200米缓冲区内打9分,第二级活力核两侧200米缓冲区内打分5分,第三级别活力服务核两侧200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