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目标:1.掌握利他行为的定义和利他行为的研究内容;2.了解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3.理解利他行为的理论一、利他行为的定义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利他行为有如下的几个好处:①以帮助他人为目标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③自愿的④利他者可能有损失二、利他行为研究的范畴①人们在看见陌生人陷于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助人行为②人们制止或干预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能够帮助受害人,另一方面能使犯罪人无法得逞或遭到处罚③个人约束自己不做出越轨行为,这种行为通过克己的方式取得利他效果④偿还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回报他人的恩惠或补偿自己曾经使别人蒙受的损失第二节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一、利他行为的得与失旁观者考虑到了帮助他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麻烦和损失。二、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本人的人格、早期的社会化情况、以前利他行为的经验、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本人的人生哲学或思想意识等。1.人格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助人者所具有的特定人格特质和能力可以使其更愿意帮助他人。利他行为的产生由很多因素引起,一个人是否会成助人者,依赖于其能力、价值观和动机与当时情境要求的匹配程度、人格特征在利他行为当中只是起到某种中介的作用。2.助人者的性别差异男女在利他行为方面存在差异:女性在希望保护受伤的人为他人的不幸而动情、同情处境困难的人以及待人温和等方面的移情反应均超过男性。3.当时的心境大量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会更愿意给予帮助,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的可能性。三、求助人的特点1.是否值得他人帮助一般来说,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却必须求得帮助的人。如果有人由于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大家也认为合理的原因而陷于困难的话,他们会比那些自己造成困难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是他们决定是否给与帮助的原因之一。2.是否受他人喜欢人们更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而外貌的吸引力和与自己具有相似性时较为重要的两个因素。3.性别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当危险发生时,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高的助人倾向,但这仅仅针对女性求助者,尤其是漂亮的女性求助者,而不是男性求职者。四、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境因素情境因素对个体是否表现出利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事件的紧急性、时间压力以及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等方面。1.自然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天气条件会影响到人们表现利他行为的可能性。可见人们较有可能在晴朗的天气里帮助他人,而较少在寒冷和刮风的天气里帮助别人。城市规模也是影响利他行为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噪音也会使利他行为减少。2.社会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情境中的社会性因素也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是否知觉到他人在场对个体的利他行为具有影响作用。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拉坦内和达力把这种现象称作旁观者效应。所谓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3.事件的紧急性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当人们判断外部环境中有紧急事件发生时,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助人行为。4.时间压力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时间压力也会影响到利他行为的发生。有时人们觉得自己太匆忙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帮助他人。5.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前述的社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平等规范。另外,利他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很不同。在社会责任规范中也显示出不同文化的差异,即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社会责任规范。第三节利他行为的理论分析一、移情——利他假说巴特森是移情——利他假说的代表人物。该理论认为,人们的确存在存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即对需要帮助的人产生移情。二、促进旁观者干预当一件紧急事件发生时,旁观者提供帮助行为称为旁观者干预;目击该事件的旁观者数目越多,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越小,这就是旁观者效应。仅仅使人们察觉到旁观者干预的阻碍,就可以增加人们克服这些阻碍的机会。三、促进志愿者志愿者服务是指人们在不要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自愿奉献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及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非职业化援助的服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