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试卷分析教学设计数学试卷分析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试卷分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数学试卷分析教学设计1一、考试情况考试人数43人,平均分是75分,及格率是86%,优秀率是30%。二、试题情况分析:试卷分为五个大题:一题:填空。主要内容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二题:判断题。三题:选择题。四题:动手题。五题:解决问题。三、学生做题情况分析:由于这次没有复习,从成绩来看学生做得不是很好,极个别的学生在以下几个题上出错:第一题:填空题做的比较差,由于学生把平行四边和梯形的概念、定义都忘记了,连角的度数计算都不会,还有在细节方面出现错误。第三题,选择题:有15个同学出错主要是不仔细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第四题,动手题:要求画平行线和垂线,有些学生没有弄清题目的意思,导致做错了。第五题,解决问题:第2小题,学生对平行四边内角的'和是多少不清楚,所以计算出错。第3小题,先算平行四边的周长,再算篱笆需要多少钱,大部分学生把平行四边的周长做错,导致整个题目错了。第4小题,“一条水渠与小河相通”要求学生画最短的路线,大部分学生没有按垂直来画;还有一些后进生根本就不会做,看不懂!四、补救措施:1、以上试题出错的地方都是学生不够细心造成的,今后应继续加强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的培养。2、今后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生活实际与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知识素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应用题教学,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即根据事例描述,关注事理变化,分析相关条件与问题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解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4、今后应做好后进生的提高工作。数学试卷分析教学设计2一、成绩通报八年级(3)班共有学生53人,本次参加考试44人,参考率83%,及格27人,及格率为%,优秀21人,优秀率为%,总分3220分,平均分分。各分数段成绩分布如下:120—100分的7人,—90分的5人,—80分的9人,—70分的2人,—60分的4人,—50分的10人,—40分的2人,40分以下的5人。从成极段分布可以看出:1、优秀及高分人数很少,直接影响平均分;2、—70分的学生太少,可看出优秀的发展空间太小。3、40分以下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大,也影响平均分的提高。不过60分—50分之间的人数比较多,临及格学生较多,有足够的发展提高空间。二、试题分析本套试题全面合理科学,涉及面较广,题型灵活多样。既有探索归纳,又有复习巩固。符合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本套试卷共有三道大题,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其中选择题10道填空题10道,简答题6道。内容涉及《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分析》五章内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情况,题目的思想性和应用星性较强,能更好的检测各校的课改情况。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和填空题属基础知识考查,也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重点,所以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得满分的人数较多,得分率较高。简答题包括化简计算、解分式方程、数据分析、函数综合和材料分析题,是本套试题的重头戏。题型广,由易到难,考查本册内容的`重点知识,分值分配和理科学。从学生答卷来看,本大题学生失分严重,存在问题较多。出现分式方程不检验、分母若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或式子,就找不出最简公分母、化简求值不化简直接代值等诸多问题。探索题是本套试题的特色,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寻求突破口,虽说分值不高,但题目的含金量很高。这道题,平时经常训练,并且都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规律,但只有少数学生做出正确答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观察、归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要加强巩固力度。四、存在问题本套试题暴露出好多问题,现小结如下: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选择题第2小题是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形式的考查,只要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即可,但仍有学生做错。2、对知识的理解不深选择题第5小题中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其中,必须认识到“在同一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在任何象限。本道题有35%的学生选错。3、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在选择题中,很多答案可用排除法、特值法等技巧方法来解,但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不够,导致错选、不选的现象出现4、基本的解题过程不规范在解分式方程时,不检验;化简求值题,格式错误不规范,有些学生不化简直接代值,导致计算量过大,卷面胡写乱画。5、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够在本学期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但思维训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于一些探索和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困难很大。五、今后努力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