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选范本12交通设施12.1道路12.1.1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12.1.2标准12.1.2.1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宜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5%。计算道路面积时,道路两侧绿化带及道路内宽度在8米以上的道路绿化用地不计入在内。12.1.2.2各级道路的规划指标宜符合表12.1.2.2的规定。道路网规划指标表12.1.2.2道路类别道路网密度(km/km2)道路宽度(m)高速公路0.3~0.435~60快速路0.4~0.630~60主干路0.8~1.824~50次干路1.2~2.424~40支路3~615~24注:(1)快速路及高速公路的宽度不含辅道。(2)珠海大道含辅道道路宽度为140米。12.1.3准则12.1.3.1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应与用地性质及土地开发的强度相协调。12.1.3.2道路红线宽度除满足交通需求外,还应满足市政管线敷设的需要。12.1.3.3规划道路应考虑防洪潮水位、文物古迹和地质条件等限制因素。12.1.3.4高速公路的规划与设计应符合城市用地规划的要求,且不宜穿越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12.1.3.5高速公路应与城市道路系统合理衔接,其规划应与国家和省级公路规划相协调。12.1.3.6快速路宜全部或部分封闭,并设置中间分隔带。快速路两侧宜设辅道,通向快速路的路口应设置在辅道上;行人及非机动车应与机动车交通完全隔离,并配套相应的隔离设施及立体横穿设施。12.1.3.7快速路、主干路及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道路应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快速路及主、次干路应进行交通专项设计。12.1.3.8主、次干路上行人及非机动车应与机动车交通分离。12.1.3.9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应与路段及相邻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相匹配。12.1.3.10平面交叉口的渠化、信号灯以及立体交叉口的设置应结合道路网和交通组织综合考虑。设置立体交叉口时,应对立交形式进行综合分析。12.1.3.11步行交通设施应系统规划,并应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以行人的流量和流向为依据,因地制宜并结合建筑功能的实际需要,组成地上、地面和地下的步行交通系统,为行人提供安全、畅通、方便及舒适的步行空间。12.1.3.12步行交通设施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并设置盲道。12.1.3.13商业集中区等人流量高的路段宜设置步行街(区)。步行街(区)的设置不得妨碍消防及救护通道的使用。12.1.3.14自行车交通宜与机动车交通分离。自行车道可与人行道并建,设置时人行道宜在自行车道外侧。适宜地区可设置自行车休闲专用道。12.1.3.15交通集散广场应设置在出入境口岸、港口及车站等地,其规划用地面积应根据人流量及用地条件确定,并以交通服务功能为主,不宜设置导致行人滞留的设施。12.1.3.16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安全、通达、方便及舒适的要求。12.1.3.17城市景观要求较高地区(如滨水地区等)的道路应结合城市设计综合考虑,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进行道路的景观设计。12.1.3.18根据道路交叉口渠化的要求,城市干道在距离交叉点200米范围内,道路红线宽度增加8米。12.1.3.19行人横穿一条道路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6米时,应设置行人二次过街设施。12.1.3.20新建的公共汽车站宜采用港湾式公交专用站,公共汽车站宜采用站尾相对。12.2轨道12.2.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应与国家和省级的轨道交通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规划相协调。12.2.2严格控制轨道交通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根据规划的线路走向,宜按30米宽度预留轨道交通走廊用地。12.2.3城市轨道的线路和站场布置可结合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考虑。12.3公共交通设施12.3.1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和综合车场等。12.3.2标准12.3.2.1公交场站规划用地面积标准宜符合表12.3.2.1的规定。公交场站规划用地面积标准表12.3.2.1场站类型规划用地面积标准(m2/标准车)首末站(枢纽站)90~120综合车场及调度中心70~110修理厂30合计190~260注: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简称BRT)的标准应相应提高。12.3.2.2新建居住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可按每万人1000—1200平方米配备公交首末站用地,并应与居住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同步建设。12.3.3准则12.3.3.1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应以公交优先为原则,鼓励发展大容量城市快速公共交通(BRT)。12.3.3.2枢纽站及首末站应设于道路以外。枢纽站宜设置在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首末站宜设置在人口较集中的居住区及商业区等靠近客流集散点的地方,但其用地不宜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