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现代史考研(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国现代史资料汇编第一章五四运动与皖系军阀的衰亡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发生公开分裂,各派军阀与外国列强相勾结,出现了严重的军阀割据和混争不断的局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19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对中外反动势力所进行的一次强有力的抗争。这场彻底地不妥协地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把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第一节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一、皖系军阀的统治段祺瑞政府的对外政策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和奉系三大派别。此外,各地还有一些地方军阀。其中势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日本的支持下掌握着北京政权。在对外政策方面,段祺瑞政府继续实行亲日外交,大量出卖国家利益。从1917年至1918年,段政府先后借日款16次之多,总额在3亿日元以上。这些借款均以出卖国家主权为条件。19l8年,段政府又与日本秘密签订陆、海军两个所谓的"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同年9月,当日本提出霸占山东各项权利的要求时,段祺瑞政府的代表竟表"欣然同意"。段祺瑞的卖国行径,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段祺瑞政府的对内政策对内方面,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被张勋解散的国会,下令毁弃《临时约法》,准备另行组织"临时参议院",作为推行独裁统治的工具。同时,大力搜刮民财,并高唱"武力统一",企图以内战的方式重建袁世凯式的独裁统治。连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更加痛苦。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而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外国商品减少或停止进口,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辛亥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由于各地人民掀起的抵制日货、美货运动等斗争,又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国内市场。因此,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出现"黄金时代"。民族资本在轻工业、重工业上都得到发展,其中以棉纺织、面粉、矿业、轮船等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工人阶级的壮大与特点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已增加到200万左右。中国工人阶级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基本特点外,还有自身的许多特点,这就使它成为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入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未产生什么影响。十月革命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学习欧美转向学习俄国,逐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开始在中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在他的带动下,国内出现了组织革命团体、创办革命刊物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将新文化运动引向了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一、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但是,由于会议被美、英、法、日、意五个强国操纵,完全置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于不顾,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并明文写入《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各地的响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北京学生爱国反帝运动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各地学生相继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从"五四"到"六三",斗争的中心在北京。青年学生走在运动的前头,起了先锋带头作用。三、五四运动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对爱国学生的大逮捕,激起全国各界首先是工人阶级的强烈反对。从"六三"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参加了这场斗争。从此,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工、农、学、商的联合行动,把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更高阶段。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罢工斗争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全部释放了被捕学生,撤消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直接斗争目标实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