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投资心理学课件第六七十章.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470KB 金币: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代投资心理学课件第六七十章.ppt

现代投资心理学课件第六七十章.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后悔厌恶与投资心理引言第一节后悔厌恶的心理与行为分析我们需注意到,当做错决策时,会出现后悔;不做决策时,也可能出现后悔。假设在某日股市暴跌前夕有2位股民,一位将他的股票从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因此损失了2000元;另一位曾准备将他的股票抛出但最终没有这样做,也因此损失了2000元。尽管两人同是损失了2000元。请问谁更后悔?解释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ahneman和Tversky在1982年,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后悔研究中著名的作为(Action)效应,认为那位转移股票(做)的人,要比那位没有抛出股票(不做)的人更后悔。但也有研究者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后悔的往往是“没有做什么”,即不作为(Inaction)效应。一般的,在短期,后悔主要和采取行动相联系;而在长期,人们最后悔的是没有做的事情。影响后悔的因素主要有:二、后悔厌恶的理论分析(一)行为决策中的后悔理论概述用于说明后悔理论的例子备选项﹡Bell(1982)对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订:一般期望效用=传统期望效用+后悔(1)式(1)中的后悔表示的是后悔产生的效用值,具体的公式为:后悔=ω(∑RP×RI[甲-乙])(2)上式(2)中RI表示后悔的程度,也就是把选择的具体方案与其他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后产生的后悔的强度,RP表示后悔发生的概率。(二)后悔对于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1.现实中,人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关于被放弃的备选方案的信息。举例2.这样的反馈结果对于其他一些重要的决策可能是不存在的。举例1.举例2.举例如果人们是规避后悔的,他们会认为后悔的经历是不愉快的,因此要尽量选择所谓的后悔最小化的决策。(1)许多研究发现,后悔最小化的选择也就是规避风险的选择。举例(2)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较高风险的选项是后悔最小化的选项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是:给定两个选项,其中一个风险高,一个风险低。决策者总是能够知道高风险选项的最后结果。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选择低风险的选项,决策者就有可能知道高风险的选项的最后结果要好于低风险的选项,从而会感到后悔。举例1.举例举例:给定两个选项,其中一个风险高,一个风险低。决策者总是能够知道高风险选项的最后结果。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选择低风险的选项,决策者就有可能知道高风险的选项的最后结果要好于低风险的选项,从而会感到后悔。比如,你准备购买一辆二手车,现在只有两辆车符合你的购买要求。一辆是曾经出现过技术问题但相对比较便宜的雷诺,这是一个比较冒险的选择;另一辆是质量可靠但较为昂贵的申宝,这是一个比较保险的选择。当你正打算购买申宝的时候,你的一个朋友来了,说如果你不购买雷诺的话,他就买雷诺,但他不打算买申宝。后来如果你发现朋友购买的雷诺车并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你可能会后悔花了冤枉钱。但是如果你购买雷诺,你并不会知道申宝车最后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后悔最小化的选择是购买雷诺车这个比较冒险的选项。在这样的情境中,人们对后悔的预期可能会使其倾向于冒险。人们对后悔的预期既可以导致追求风险的行为,也可以导致其规避风险的行为,这主要取决于哪一个是后悔最小化的选项。(三)后悔心理的时间模式GilovichandMedvec(1994)在一个实验中证实了他们的想法,让一组成人被试回忆上一周和过去整个一生中感到最后悔的作为和不作为事件,然后在这两个时段内都指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事件的后悔程度最深。实验的结果表明,关于过去一周的情况,觉得对作为(53%)事件更后悔的人数与觉得对不作为事件更后悔的人数相当;然而关于过去整个一生的情况,则多数人(84%)对不作为事件感到更后悔。第二节投资决策中的后悔厌恶一、投资中的确认偏差举例关于确认偏差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只有10%的受试者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即认为需要翻看A和3,将近50%的受试者说要翻看卡片A和2,约35%的受试者认为只需翻看卡片A,其余为各种不同的选择。很明显,受试者在这种选择决策中,极力去搜索可以证实假设的证据,而较少尝试寻找可以证伪假设的证据。实际上,实验的正确答案是只要翻看A和3。为什么人们会翻开A和2呢?是因为人们习惯于寻找证实原假设的证据的思维规则,即犯了“确认偏差”的错误。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能够更直观地说明确认偏差的存在。如果我们给出一个假设:“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将如何去证明这个假设?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特别关注白天鹅找寻白天鹅,找一只、两只……一百只,甚至更多。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无论找到多少只白天鹅,都无法证明这个假设的正确性。合理的思路是尝试去寻找一只黑天鹅,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颜色,去直接否定这个假设,这就是“证伪”,而证伪这种有效、简洁的心理过程往往被我们忽略。二、投资中的隔离效应Tversky和Shafir(1992)问受试者是否愿意接受下列赌博: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