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doc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生命意识内涵是什么?一|、追求功名利禄,对人生抑郁悲凉的情感。《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艺术手法不仅代表了整个汉代文人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他的悲凉哀怨的情调也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古诗从文人士子的理想抱负与汉末黑暗的社会现实两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悲愤心情及诗歌悲凉哀伤的情调,并揭示了儒家文化在特定时代的表现形式。”那些失意的文人,仕途不畅,随然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在社会黑暗,恃强凌弱,政治腐败,好地主把持仕途的社会现实下,他们无缘政治、仕途,所有的抱负只能付诸东流。但是他们有深受儒家出仕思想的影响,内心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追名逐利的想法,面对着现实,在这种想法受挫的情况下,士人们曾想游戏人生,看淡功名,但对功名的追逐仍是不能放弃的,何况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建功立业,才能流芳百世,不被世人遗忘,但是现实却将这一切都打击的粉碎,黑暗的政治,黑暗的现实,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因此,处于这种情绪下的文人墨客都用诗歌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二、浓烈的爱情意识。爱情意识是生命意识的一部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游子怀乡和思妇怨别这一内容中。东汉末年,黑暗的社会形态对文人士子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摧残,卖官求职的现象加重,使许多文人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许多文人因为不能衣锦还乡而无颜还家,或是山川阻隔,道路遥远又或者自己贫困交加,或因穷困潦倒,身无分文等,而守在家中的则是这一社会现象的最深受害者。三、生命短促,如何是好。在东汉,这是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政治的黑暗使得他们不可能凭真才实学获取功名,实现人生理想。再加上统治阶级中的外戚、宦官、官僚三大势力在争取权力中利用他们,使他们对社会产生质疑,继而对人生失望,无情的现实给中下层文人带来的是失意、困顿与孤独。同时生命短促,长生不老只是一种传说,为了消解痛楚,他们以沉溺玩乐和自我放纵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快乐,使他们的不平和痛苦得以安慰,于是他们只能追求在有限的生命中及时行乐,里麻痹自己,为失意落魄的人生营造一个自我欺骗的空间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从而逃避现实的残酷,快意人生!这是他们刻意远离痛苦,逃避现实矛盾,以求的到解脱的仅有的方式。四、对世态炎凉,亲属关系的揭示。社会的动荡,政局的混乱,迫使文人为生存而外出求学求仕,诗中的作者寄居它乡,饱经忧患,他们尝尽世态炎凉,远离乡土,根深蒂固的恋乡之情使他们极度敏感,对人间冷暖尤其深刻——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陷入深深地忧伤,面对落花流水,仰望星空明月,目睹客舍床帏,都会兴起对远方亲人与恋人的思念,却无奈归期无望,既然仕途坎坷,宦游无成,以后的生活该如何度过呢?悲凉伤感的心情急需他人的同情和帮助来暖化身心。古诗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西北有高楼》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他把歌者想成一个失意的人,认为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等,抒发了知音难遇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