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基本(jīběn)要求含义和分类(一)萜类的定义萜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tiānrán)化合物,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二烯单元通过不同方式聚合而成,一般符合(C5H8)n通式根据组成单元异戊二烯基的多少(n)不同,可将萜类分成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类(fēnlèi)及分布一、结构(jiégòu)类型薄荷醇梓醇(二)倍半萜倍半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尤以木兰科、芸香科、菊目植物中最丰富,在海洋生物海藻、海绵和腔肠动物中也很多,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多的一类。倍半萜类化合物通常(tōngcháng)和单萜类化合物一起共存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高沸程部分(250—280℃)的主要成分。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也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莪术醇青蒿素穿心莲内酯课堂互动知识链接(二)溶解性萜类化合物一般亲脂性较强(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jītuán)较少),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乙醚、乙酸乙酯、石油醚),难溶于水。(三)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含有双键和醛、酮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可与某些试剂如卤化氢、亚硫酸氢钠等发生(fāshēng)加成反应,用于萜类的分离与纯化氧化反应和脱氢反应加成反应——含有双键和醛、酮等羰基(tānɡjī)的萜类化合物,可与某些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用于萜类的分离与纯化A、与溴加成反应与C=C作用B、与亚硝酰氯反应C、与2,4-二硝基苯肼加成反应——与C=O作用D、被酪酸或高锰酸钾氧化(yǎnghuà)——与C=C作用E、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用于分离含羰基F、与吉拉德试剂加成反应的萜类(反应物是水溶性)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基本(jīběn)要求导学情景挥发油定义中的几个要点1、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挥发性2、具有显著生理活性3、是多成分的油状混合物4、一般不溶于水,在常温下能随水蒸汽蒸馏“挥发油”——是从化学性质上来命名的概念,不是(bùshi)成分类别,即不能说某一化合物是属于挥发油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单萜和倍半萜1、含量——挥发油在植物中的含量一般在1%以下,也有少数达10%以上。2、差异——同一品种的植物因生长环境不同或采收期不同,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可能有显著(xiǎnzhù)的差异;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亦不相同。3、注意——在研究挥发油成分时,注意植物品种、产地、采收时期及药用部位:桂树的皮含有桂皮醛、根中主要含樟脑生物活性: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zhèntònɡ)、抗菌消炎的作用1、香柠檬油:对淋球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丁香油: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3、土荆芥油:有驱虫作用4、薄荷油:有清凉、驱风、消炎、局部麻醉作用一、挥发油的组成挥发油为一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组成比较复杂,一种挥发油往往含数十种乃至数百种成分,但常以其中数种为主,比例和性质也基本一定。按化学结构可将挥发油中的化合物分为:1、萜类化合物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和它们的含氧衍生物,而且含氧衍生物多半(duōbàn)是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如薄荷挥发油中含有的清凉止痒的薄荷醇等。3、芳香族化合物(1)主要是苯丙素类的衍生物,其化学(huàxué)结构中具C6-C3基本骨架(2)还有一些萜源类芳香族化合物,以及芳香族含氧化合物。丁香酚茴香醚4、其它类——含硫、含氮类挥发油只在少数植物中有,且常以苷的形式存在;含硫的挥发油均有特殊(tèshū)的味道大蒜中的大蒜辣素:有抗菌、抗结核和抗滴虫作用案例分析(一)提取1、水蒸气蒸馏法(间接蒸馏法)将水蒸气通入待提取的中药材中,使挥发油和水蒸气一起蒸出,避免直火高温而影响其挥发油质量。温度(wēndù)≦100℃(蒸气不再加热)后处理:3、冷压法(压榨法)适用于含挥发性较多的新鲜药材(yàocái)如桔皮、柠檬皮、橙皮。用机械压榨法将挥发油从植物组织中挤压出来。常温下进行,故可保持挥发油原有的香气,但所得挥发油含有水分、粘液质及细胞组织等杂质,需进一步处理,也不易将药材(yàocái)中的挥发油压取干净,常须将压榨后的药渣再进行水蒸气蒸馏,以便提尽挥发油。(收率较低)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介质种类——二氧化碳、氧化亚氮、乙烷、乙烯和甲苯介质特性——在超临界流体状态下,CO2超临界流体有别于常规的有机溶剂,具有优于液体的浸透性和近于(jìnyú)气体的流动性提取特点——温度低、提取效率高、后处理简便(与溶剂法比较)、提取物含杂质较少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小极性物质,特别适用于性质不稳定、易热解物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