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课“做中学”实验教学策略:手脑并用 学思结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谈小学科学课“做中学”实验教学策略:手脑并用 学思结合.doc

谈小学科学课“做中学”实验教学策略:手脑并用学思结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小学科学课“做中学”实验教学策略:手脑并用学思结合【内容提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实验过程中“行动”和“思想”两大要素不可或缺。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创造教育的方法必须使这个主体自动,身体力行躬亲实践。“做中学”实验教学是指以学生“做中学”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本文提出了“做中学”实验教学的概念、原则,并试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大阶段阐述了“做中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关键词】做中学实验教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教学做合一”理论。倡导学生要“做中学”。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为推动探究式科学教育,大力倡导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本研究提出的“做中学”实验教学是指以“做中学”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策略。这里的“做”具体指实验教学中的收集材料、设计准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思考分析、合作研讨及撰写报告等学习实践活动,“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和“知行合一”的过程。而其中的“学”泛指广义的学习与发展,具体指探究奥秘,获取新知,亲历过程,体验情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以致得到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做中学”实验教学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注重在动手操作等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二是探究性原则: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三是自主性原则: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与自动,教师是他们学习的组织、促进者和亲密的学习伙伴,同时还是问题情境和民主和谐氛围的创设者。以“做中学”为特征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大阶段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1、实验前的“做中学”教学策略。(1)课前预习,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上实验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往往会使学生先入为主,思维受到课文内容束缚,不利于学生有所创新。因此有人反对预习。笔者认为这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比如对中下程度的学生适当预习,或许有好处。此外,如果时间许可,不防撇开课文,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2)材料准备,师生参与,讲求材料的有结构性。实验材料是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角度来看,目前实验教学中的材料至少有许多不足,要克服这些不足,就要讲求材料的有结构性,使之能引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可能。要允许、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和准备研究用的材料,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一些材料。就是只能由教师准备的材料,也应设计成自助餐式的,由学生自由选择和组合。(3)创设情境,以疑激趣,以趣导行。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探究性实验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为前提的。“做中学”实验课堂,一般不直接给出明了、固定的实验目的。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如采用小实验、小魔术、小故事以及竞赛、操作等活动,力求新、奇、趣,让学生触境生疑,以疑激趣,以趣导行,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2、实验中的“做中学”教学策略(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一般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由于学生处被动的旁观者的地位,难以调动他们主体参与,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也就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做中学”实验教学不是不要演示实验,而是要求尽可能把较多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主的分组实验,即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新知,获取必要的感性体验,从而自己去总结出结论的过程。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利于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地做一下实验。教育部新制订的《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指出:“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3)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封闭式实验的表现首先是“实验目的”的强制性,作为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实验具体目标不因学生实际而改变;还有实验步骤和顺序的固定性和实验方法的单一性。这样“做”,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做中学”实验教学倡导开放式的实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给或少给限制、提示或暗示。教师要做的只是把问题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心情愉快地自己选择、设计和安排自己的实验。我们可以从实验器材入手,进行开放实验。提供的器材可多可少,让学生自己选用并完成实验;提供一定数量和类别的器材,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