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说明书-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采矿工程专业说明书-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doc

采矿工程专业说明书-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摘要本设计为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设计规模1.5Mt/a。芦家窑煤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的东侧,行政区划隶属平鲁区陶村乡管辖。井田东西长3.6km,南北宽3.3km,面积为8.5827km2,主采煤层为4-1、4-2、9、11号煤层,平均倾角为3°,煤层总厚度33.5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371.595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Mt/a,矿井服务年限为80.9a,矿井正常涌水量35m3/h,最大涌水量70m3/h,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矿井为斜井、立井多水平开拓。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调度绞车,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本设计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关键词:斜井;立井;盘区;中央并列式;低瓦斯设计指导思想在贯彻执行国家和山西省政府有关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工业“规程”、“规范”的前提下,以矿井资源和开采条件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安全生产为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响应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政策,通过本次修改初步设计,优化开拓方案、开采工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充分利用矿井现有井巷工程、设备和地面设施等,提高矿井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保证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把芦家窑煤矿建设成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标准化矿井。设计主要特点1.为了保护宝贵土地资源,矿井利用现有的工业场地作为主、副井工业场地,在现有工业场地东部500m处新选风井场地。利用原有场地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主、副井设施及地面已有其它设施、设备,节省投资。以主井场地为生产区,以副井场地为辅助生产区,在回风立井处布置风井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行政公共设施,精心做好辅助生产区的改造和风井场地的布置。主井生产场地、辅助生产场地、行政福利生活场地占地6.7ha,矿井总占地10.15ha。可满足矿井1.5Mt/a设计能力的需要。2.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回风立井布局规范化,主斜井,净宽4.8m,装备带式输送机、检修轨道,担负全矿井的提煤任务,兼作进风井及安全出口。副斜井,净宽4.7m,装备绞车,担负全矿井的提矸、材料设备下放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及安全出口。进风行人斜井,净宽3.2m,装备架空乘人器,担负全矿井人员升降任务。回风立井,净直径5.0m,装备梯子间,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井任务兼作安全出口。以上四个井筒作为矿井全部井筒,各司其职,功能明确,管理方便,形成矿井规范化开拓方式。3.生产集中化,以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进行机械化开采,以两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生产接续,充分体现省煤炭工业一井一面的采煤方法改革精神,为矿井提高产量、提高效率、稳定生产创造条件。4.开拓系统简洁化,设计有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回风立井。依据4-1号煤层的特点布置了运输巷、轨道巷、回风巷。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均清晰明确,为矿井生产和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并充分利用好已有工程,尽量减少工程量,缩短建井工期。5.井下煤流运输连续化,运输巷装备了带式输送机,实现煤流运输连续化,用人少、效率高,为稳产、高产,持续生产创造了条件。6.通风系统畅通化,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设置了完善通风系统构筑物,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速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反风措施齐全,避灾路线明确,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均为高效节能风机,并采用KJ78N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248737508"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PAGEREF_Toc248737508\h1HYPERLINK""\l"_Toc248737509"1.1矿区概述PAGEREF_Toc248737509\h1HYPERLINK""\l"_Toc248737518"1.2井田地质特征3HYPERLINK""\l"_Toc248737522"1.3煤层特征7HYPERLINK""\l"_Toc248737528"2井田境界和储量13HYPERLINK""\l"_Toc248737529"2.1井田境界13HYPERLINK""\l"_Toc248737533"2.2资源/储量和可采储量PAGEREF_Toc248737533\h13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