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材料一: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描述了当时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迫切期望。信中写道:“……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我们已取得重大成就,但目前大家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不是为了自己。所有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绝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关键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瞧瞧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我们为报刊上公布的有关收获庄稼的数字感到高兴。但这些成就并不来自组织生产的集体农庄。”思考: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1913—1955年俄国和苏联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甲类)和消费资料(乙类)所占比例: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评价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失败原因:俄罗斯曾经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加大油门,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1)根本:局部改革,没突破体制束缚;(2)脱离实际;(3)盲目性;(4)个人作风;“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对此怎样理解?掘墓(作用):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的苏联领导人,为了解决农业问题,他亲自狠抓农业,改变了旧体制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守墓(局限):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整体上来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斯大林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项目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2-1991)1.背景: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行凭票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2.内容:侧重点:经济-重工业政治-新思维:民主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评价(失败原因)归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主要内容和结果:给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1)建设社会主义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实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4)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5)制度的改革与更新也必须与时俱进,没有永远先进和一成不变的制度。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