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ppt

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联时期莫斯科政府大楼外,一个愁眉苦脸的男子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肥皂没有,电池没有,袜子也没有。。。。。。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看起来象是便衣警察的人小声对他说:公民同志,您要是再这样诋毁我们伟大的国家,我就要拿手枪把敲你的脑袋了!那个男子愣了十秒钟,看看这个警察,继续自言自语:看看,连子弹也没有。。。。。。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一个英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一个法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一个苏联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苏联人,他们没有衣服,吃得很少,却还以为自己在天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苏联的生命周期表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思路引领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农业上(重点):取消,实行;扩大;大规模开垦,提倡种植等等工业上:废弃,部分权利下放承认,调动农业上(重点):取消,实行;扩大;大规模开垦,提倡种植等等工业上:废弃,部分权利下放承认,调动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1982)措施: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经济措施:2、政治措施: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1.(2010·江苏学业水平检测)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2010·南京学业水平检测)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3.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有()①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②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③勃列日涅夫确实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④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D.外国势力的影响5.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事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D.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6.阅读下列材料: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请回答:(1)依据材料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什么先从农业入手?(2)导致苏联农业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3)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参考答案:(1)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粮食短缺等,所以改革的目的在于摆脱困境。(2)“斯大林模式”实行农业集体化,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同意,因为他是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但他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