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石头****海海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5-宜宾三中高2014级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工夫:90分钟满分:100分=1\*ROMAN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题只需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周围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表现的次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次要的社会消费模式,也正是这类模式的长工夫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以下有关这毕消费模式认识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是构成的次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修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修,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景象表明A.兴修文庙是加强独裁统治的手腕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建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4.中共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发展民生的幸福画卷,其中指出:“进步人民的物资文明生活程度,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一论述与以下哪一思想符合:A.“礼之用,和为贵”B.“仁者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擅长寡欲”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同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拟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表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举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7.当代某学者谈及本人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准绳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8.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渐告别“小国寡民”时期,世界从分散走向全体。以下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寻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9.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倡导经世致用,反对君主独裁,这次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东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的叛逆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本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11.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经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内部世界的规律12.长工夫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注重“人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理想,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阐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独裁制度1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次要缘由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独裁制度14.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令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净化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本质上是指A.延续元代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代典制15.“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行仁政的手腕B.均贫富是实行仁政的妨碍C.解决土地成绩是实行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行仁政的途径16.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以下选项最能表现着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1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