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文分析.docx
上传人:小长****6淑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皇帝的新装》课文分析.docx

《皇帝的新装》课文分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皇帝的新装》课文分析《皇帝的新装》课文分析课文分析有利于教师做教学计划,那么课文分析包括哪些内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皇帝的新装》课文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皇帝酷爱新装成癖。第二部分(第2~4段),皇帝让骗子做新装。第三部分(5~22段),写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第四部分(23~文章结束),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一个小孩子戳穿了这场闹剧。2、中心意思和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这篇童话写一个愚蠢的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腐朽的封建王朝,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自欺欺人的恶行掏出来示众,还告诉我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一句话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3、写作特点:夸张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绘出了一幅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的群丑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2、理清故事情节。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4、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联想和想像。2、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熟悉课文。老师:录音机、磁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2、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3、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爱──织──看──穿──揭──议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三、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理解词义。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教学设计〗一、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⑴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⑵四人小组交流。⑶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2、理解文章主题:(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3、多侧面地评价骗子: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4、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⑴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⑵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⑷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⑸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二、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