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推荐)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爱迪生爱科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不懈”等词语;会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了解句与句的关系。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爱迪生进行实验的故事。教学重点:1.通过重点词、句、段,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懈努力的。2.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弄清叙述层次。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垃圾瓶瓶罐罐燃烧聋瞎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价钱便宜(二)教学另一部分生字词。爱迪生做实验,要用上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磷(l0n)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化学物品。(三)继续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1.12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卖完了报,他做什么?请你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2.学生自读。3.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动?(12岁的报童卖完报,想尽办法在火车里做实验。)4.车长同意他在吸烟车厢占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想见,爱迪生怎么向车长提出要求,车长才同意的。如果你是爱迪生,你会怎么说?5.后来,车长又为什么把他赶走了,而且还打聋了他的耳朵?当车长把爱迪生那些心爱的瓶瓶罐罐、化学药品扔到车外时,他会怎么样?6.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着了火,被车长赶走了。(四)继续学习课文。1.爱迪生为了研究科学,耳朵被打聋,对于12岁的少年该是一次多么大的打击!生活又是那样地贫穷,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是爱迪生是怎样做的?指点:这一段开头第1句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2.整个这一段都是讲他钻研科学的决心怎么没动摇的。紧接这总说的一句,后面讲了几句?每句讲的是什么?第1句与后面几句是怎么联系起来的?3.齐读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读,以弄清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4.这一段的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指点:这就是“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作者把这一句概括全段内容的话,写在全段的开头,我们一看就明白了。第5自然段1.自读课文。2.从上一段学习的内容,我们一看就明白,这一段写的是什么。3.指点:写的是“爱迪生试制电灯”。这一内容也是用一句话写在段落的开头。4.谁能根据全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5.提示:这一段中的“常常”“实在”“不懈”“终于”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什么?(不懈:即不放松。)6.齐读全段,突出上面这些词句。7.结合教学“躺”,发准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学,写好“身”最后一笔。教学“供”(g3ng),就是“给”的意思。组词:供给、供应、供不应求、供销。8.现在看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第一层(第1句):总的说爱迪生试制电灯。第二层(第2、3句):说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废寝忘食地做实验。第三层(第4句):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最后一段1.上课一开始,我们说爱迪生是“发明大王”,这是为什么呢?读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2.齐读。(五)复述课文。各自准备,从第3、4、5自然段中择其一段,讲讲爱迪生怎么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六)课后练习及作业。1.造句:节省顽强合适语文教案篇2【教学设想】《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