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大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教具准备:课件。【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学生已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区分连乘与连除,结合教材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连除。(具体设计意图负载各个环节后)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口算。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出示:5×3×2=60÷3÷4=7×7+1=21÷3+9=…………(2)简单的解决问题。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师:能补充问题吗?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设计意图】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二、新授例题1、找信息搜集数学信息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团体操表演队的60位同学正在紧张的排练着。我们来看看团体操的队形,左边的这些同学围成了一个大圈,右边的这些同学也围成了(一个大圈),我们来看看左边的这一个大圈,这几个同学围成了一个小圈,这一个大圈里有几个小圈(5个),右边的大圈里有几个小圈(也是5个),那么从这一幅图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设计意图】“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2、提问题完善解决问题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师:你能补充问题吗?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设计意图】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滩涂。就像前面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3、说思路理清解题思路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方法总结:要求每个小圈的人数,可以先求每个大圈的人数,再用1个大圈的人数除以5就得到了,每个小圈的人数?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设计意图】“说数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会说数学,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总结后让学生互相说,既是给养学生成功的体验,也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列算式尝试解决问题师:你能列式解答吗。【设计意图】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5、说意义掌握解题步骤师:“60÷2=30(人)”表示什么?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完善板书。6、写综合算式。类比分步计算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设计意图】掌握综合算式的一般计算法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综合算式来解题的经验,在这里直接放手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同时也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三、巩固练习。100页做一做。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师:完成了的同学请用你的正确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要解决这一题必须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完成后并不着急讲解,等待更多的学生完成再讲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