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字经》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字经》教案优秀1学习目标: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学习流程:一、复习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二、教师导入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内容。三、多种方式诵读(一)、静心自读;(二)、指名接读;(三)、齐读;四、理解含义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重点解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师文拜师》《孔融让梨》,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五、再读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六、尝试背诵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2、师生互动,考考你(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3、全班拍手背。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七、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小结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这段《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三字经》教案优秀2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二、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建议]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2.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2)指名读,正音。(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建议]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3.拓展阅读(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寒夜读书[宋]陆游韦编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