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4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pptx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1.定义:把指定物体(或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的示意图的过程.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名师点拨]►►整体法、隔离法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名滑板运动员双脚站在滑板上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滑行,在横杆前起跳并越过杆,从而使运动员与滑板分别从杆的上、下方通过,假设运动员和滑板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能顺利完成该动作,最终仍能落在滑板原来的位置,要使这个表演成功,运动员在起跳的过程中有()A.双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B.运动员对滑板的作用力大小等于运动员的重力C.跳起之前运动员只受两个力作用D.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偏前解析:因为运动员在滑板向上的作用力下跳起,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双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A错误;由于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所以运动员对滑板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B错误;跳起之前,运动员只受两个力作用,C正确;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运动员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其惯性,D错误.答案:C1.共点力作用于物体的或力的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1)物体保持或的状态.(2)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过程(动态平衡).0(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大小、方向.[名师点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2.(2012年广东A卷)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分析系统平衡(或动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分析系统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分析系统内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即使分析系统外力,也必须采用隔离法先分析某些物理量及其变化.[例1]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细环A,环A和球B间用一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A、mB、(mA>mB),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A环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解析]先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规律小结]►►受力分析的步骤1.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mA和mB,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则()A.A、B间无摩擦力作用B.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A+mB)gsinθC.B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θD.取下A物体后,B物体仍能匀速下滑答案:B、C、D[例2](2012年哈尔滨模拟)如图所示,位于竖直侧面的物体A的质量mA=0.2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的质量mB=1.0kg,绳和滑轮间的摩擦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A和B恰好一起匀速运动,取g=10m/s2.(1)求物体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物体B,使物体A和B做匀速运动需多大的拉力.[解析](1)因物体A和B恰好一起匀速运动,所以物体A、B均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对A:FT-mAg=0对B:FT-μFN=0FN-mBg=0解得:μ=0.2.(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物体B,使物体A和B做匀速运动,此时水平绳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均不变;对物体B由平衡条件得:F-FT-μFN=0解得:F=4N.[答案](1)0.2(2)4N[规律小结]►►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规范求解(1)一般解题步骤①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个平衡体(单个物体或系统,也可以是结点)作为研究对象.②画受力示意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③正交分解: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受各力正交分解.④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对结果进行讨论.(2)应注意的问题①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利用力的分解法或合成法比较简单.②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1.动态平衡问题: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2.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3.极值问题: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4.解决动态平衡、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例3]物体A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细绳b和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