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八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1.(安徽,4,2分)如图所示,当工人师傅用400N的拉力向下拉绳时,可使重680N的重物匀速上升。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答案85%2.(安徽,8,4分)如图所示,将一把薄木尺的 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报纸的上表面积为0.25m2,则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力为N;在木尺右端快速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要将报纸掀开,则力F至少为N(假设报纸对木尺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木尺×105Pa,报纸和薄木尺的重力忽略不计)。 答案×104×1043.(安徽,7,4分)拉杆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杆,如图所示。已知OA=1.0m,OB=0.2m,箱重G=120N。请 使箱子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施加在端点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且F=N。 答案如图24 4.(安徽,6,4分)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20不变解题关键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和掌握,能画出杠杆的力臂并借助三角形相似确定力臂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5.(安徽,8,2分)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100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m。6.(安徽,3,2分)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选填“大”或“小”)。 7.(安徽,6,★☆☆)攀岩是一项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惊险运动。一位攀岩者体重为520N,背着质量为8kg的背包,用时40min登上高为9m的峭壁。在此过程中攀岩者对背包做功J,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W。(g取10N/kg)8.(安徽,16,3分)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F做功为30J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JF做功的功率为12W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答案C绳端移动的距离s=2×0.6m=1.2m,拉力做功W=Fs=50N×1.2m=60J,故A错误;拉力的功率P= = =12W,故C正确;物体沿水平地面运动,重力做功为0,故B错误;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 = = = =80%,故D错误。9.(安徽,14,3分)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 a处重力势能最小b处动能为零a、b、c三处机械能相等d处动能为零答案C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实心球的质量不变,a处位置不是最低处,所以A项错。实心球在b处具有水平向右的速度,所以动能不为零,B项错。不计空气阻力,实心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机械能守恒,C项正确。由b到d的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实心球落到d点后继续运动,到e点处停止,所以实心球在d处的动能不为零,D项错。10.(安徽,14,3分)工人师傅使用一个动滑轮将400N的重物匀速提升到3m高处,假如所用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250N,则 ()A.拉力所做的功为750JB.机械的效率为80%C.若用该动滑轮提升更重的货物,机械效率将保持不变D.若采用轻质滑轮完成原任务,机械效率将保持不变11.(安徽,17,3分)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m,如图所示。则 ()答案A以A为支点,弟弟对杠杆的支持力F1为动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AB=G×AO,即F1×1.8m=900N×0.8m,所以F1=400N,弟弟对杠杆的支持力与杠杆对弟弟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所以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A项正确;同理,可得哥哥承担的压力为900N-400N=500N,D项错误;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500N∶400N=5∶4,B、C项错误。所以选A。12.(安徽,18,8分)图为探究物体(钢球)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①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只与钢球起点位置的高度有关,起点位置越高,该速度越。②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钢球所具有的动能越。(2)实验现象:①同一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