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五柳先生传课型新授课.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题五柳先生传课型新授课.doc

课题五柳先生传课型新授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五柳先生传六安九中张军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作者朴素、洗炼、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3、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诵读,文言词汇积累2、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3、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教学难点:作者朴素、洗炼的语言风格。课时计划:二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积累。2、品读—评析—习作。3、设疑—点拨—释疑。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一文,后常用来借指______________。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背得非常准确,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渊明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五柳先生”吧!(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洵阳柴桑人。《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即作者。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认准字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注意生疏字和多音字。吝情()箪食()汲汲()欤()黔()嗜酒()造饮辄尽()短褐()自娱()俦()2、和读课文,明确节奏。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注意复杂长句。亦/不详/其姓字因/以为/号焉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跟读课文,掌握语调。学生随教师的范读而读,第一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二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4、分读课文,整体把握(1)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说两段的不同:第一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是描述;第二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是评论。(2)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说两段的关系:第一段中的“不慕荣利”与第二段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呼应。三、译读课文,理解大意。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竞赛试题列举如下:(1)积累词义: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⑨曾不吝情去留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去:离开、距离;萧然:空荡、空寂)(2)积累文言语汇①积累雅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②积累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课时检查复习并导入新课集体朗读,抽生译文。二、品读课文,体会形象1、品味文中的九个“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1)不知何许人不祥其姓字——实不愿说,非“不知”“不祥”,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3)不求甚解——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4)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5)不吝情去留——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文中哪此语句最能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2)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读书)。——展示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3)性嗜酒期在必醉(性嗜酒)。——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4)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5)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常著文章)。——描绘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品味理解,再悟人物性格志趣。(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3)课文第二段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