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有大量的杂交实验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这样就迫使人们去思考、去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究竟是什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在细胞的什么地方,细胞中什么样的结构与假设的遗传因子(基因)是相一致的等等1903年,萨顿(W.Suntton)和布维里(T.Boveri)各自独立地认识到,染色体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方式与基因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方式有着密切的平行关系。为了解释这种相关性,他们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设,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遗传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正是由于接受了这一概念,即细胞学提供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染色体的行为与杂交实验的遗传因子的行为相关联,它标志着遗传学与细胞学的结合第一节细胞第二节细胞分裂第三节染色体周史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一节细胞一、真核细胞一般结构一般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全透性细胞膜:也叫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细胞质中重要的细胞器:植物细胞特有:质体液泡动物细胞特有:中心粒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组成二细胞核三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两者不存在成分上的差异,仅反映它们处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1、染色体一般形态结构分裂期出现,复制在间期,所以每条染色体含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不仅形态相同,而且它们所含的基因位点也相同。但在许多物种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其形态和所含基因位点往往是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chromosome)2染色体的数目第二节细胞分裂细菌的有丝分裂真核类细胞分裂分裂间期前期中期纺锤丝末期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有丝分裂的意义无丝分裂优缺点由于无丝分裂比较简单,分裂后遗传物质不一定能平均分配给子细胞,这涉及到遗传的稳定性等问题。无丝分裂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比有丝分裂消耗能量少;分裂迅速并可能同时形成多个核;分裂时细胞核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不利条件下仍可进行细胞分裂这种分裂方式常出现于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1细线期2偶线期3粗线期4双线期5终变期6中期I7后期I8末期I9前期II10中期II11后期II12末期II(1)前期I:(1)前期I:(1)前期I:(1)前期I:(1)前期I:(1)前期I:(1)前期I:(2)中期I:(3)后期I:(3)后期I:(4)末期I:(4)末期I:(5)减数间期:(6)前期II、中期II、后期II和末期II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如果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产生的性细胞具有AA’中的一条和BB’中的一条。非同源染色体在性细胞中可能有22=4种组合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名称间期前期中期有丝分裂合成100%DNA染色质→染色体着丝点排列赤道板上减数分裂间期Ⅰ,合成前期Ⅰ,持续时间中期Ⅰ,着99.7%DNA长,进行同源染色丝点不排列配对、联会、交赤道板上,换和交叉。合朝向两极成0.3%DNA.名称后期末期间期Ⅱ有丝分裂着丝点分开细胞质分裂形成————染色单体分开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分裂后期Ⅰ,着丝末期Ⅰ,形成两个短,无点不分开,同子细胞,染色体数DNA合成源染色体分开目减半第三节染色体周史图不同生物生活史中单倍体世代和二倍体世代所占的比例第三节染色体周史1.动物的染色体周史图动物的染色体周史(以果蝇为例)2.植物的染色体周史图高等植物的染色体周史(以玉米为例)3.真菌类的染色体周史3.真菌类的染色体周史图脉孢霉的染色体周史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图用染色体学说图解孟德尔分离定律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处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自由组合,导致基因的自由组合,从而实现性状的自由组合(图)。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有大量的杂交实验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这样就迫使人们去思考、去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究竟是什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在细胞的什么地方,细胞中什么样的结构与假设的遗传因子(基因)是相一致的等等1903年,萨顿(W.Suntton)和布维里(T.Boveri)各自独立地认识到,染色体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方式与基因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