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和取证方法2、要求学生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和编制方法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审计证据与认定、审计目标、取证方法之间的关系2、审计证据可靠性判断【难点】1、认定、方法、证据之间的关系2、审计证据可靠性判断教学方法本课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和练习。学时分配4学时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注意区分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二、审计证据的特性1.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2.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⑴相关性⑵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证据的具体环境。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②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③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④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⑤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被动鉴证)(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三、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一)审计程序的目的1.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控制测试程序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⑴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⑵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这类程序包括:⑴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⑵实质性分析程序两类。(二)审计程序的类型⑴检查记录或文件: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检查不能实现准确性目标)⑵检查有形资产: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这种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⑶观察: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⑷询问: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询问通常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⑸函证: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⑹重新计算: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⑺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⑻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不包括非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四、分析程序(一)分析程序的目的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做)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收入、成本、费用)(可以做)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必须做)(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注意:(1)注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都实施分析性程序。(2)分析的指标往往都是汇总性强的指标。(三)用作实质性程序适宜使用实质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