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再生資源一.風力圖1水是自然中最有用的動力,因為它最容易被掌控。流水可經由水閘或管線被輸送,更重要的,一條流可藉水壩區隔成能容納大量水的水庫,當需要時便釋出其所需的量。水力常被規劃成水力發電廠,通常建基於大型的水壩,最佳的地理位置是在高山地區且狹窄而兩側陡峭的河谷,水壩建於如此的河谷可以產生超過100公里長的蓄水庫。大規模的計劃或許就不只一個簡單的水壩和蓄水庫。在澳洲的雪山,雪河的水藉由一連串的地下通道,轉至十六個發電廠。水力亦被用來儲存其他發電廠多餘的能量,這可是所謂的抽蓄發電廠來處理,及使用兩個分離且不同水平面的蓄水庫。正常運作下,位置較高的水庫的水被用來驅動渦輪產生電,而經過渦輪的水便儲存在較低的水庫。一但有多餘的電,便被用來抽取較低水庫的水回到較高的水庫。電力的需求在白天時達到最高點,這亦意味著,大多數的發電站,抽水的工作通常在夜間完成。水力發電依其開發功能及運轉型式可分為下列兩種:1.慣常水力發電2.抽蓄水力發電臺灣的慣常水力發電廠共有36座,總裝置容量157萬千瓦,依其運輸型式又分為三種,水庫式電廠如德基、石門、曾文、霧社等水庫。調整式電廠:如龍澗、立霧等電廠及川流式電廠。由於近年來臺灣地區耗電量急遽的增加,臺灣電力公司為了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積極開發優良水力資源,以充裕供電能力,因此,運用水位落差的原理,南投日月潭風景區開發了明潭抽蓄水力發電工程。利用天然水流為資源。水力發電則是利用築壩蓄水,晝夜取捨,不盡不竭,既便利又為經濟。故近五十年來,世界各國發電,多由火力側重於水力,都在努力開發水力資源。美國全國發電量最初用火力者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至目前為止,水力已佔將及半數,由此可見開發水力之重要。而在燃料缺乏之國家,如瑞士、義大利等國,更須大量開發水力發電,以補其缺。圖1三.地熱地熱是地球內部蘊涵的熱能,可約略分為兩類:一類為地下熾熱的岩體熱能,另一類則是地底下的蒸汽或液態地熱水,經粗估全球之地熱總能量約為全球煤礦燃燒後所轉換熱能1.7億倍。部份的地層因結構特別故頗易蓄存地熱,雖因地殼的阻絕致使地函的熱量不易傳導至地表,但挖掘煤礦的礦工在下達數百乃至千餘公尺深處之地底下時,仍常可明顯感覺到週遭蓄含的熱氣,一般民眾只要身處火山口或溫泉區等地殼裂碎之處,即可明確感受到地熱的存在。地熱發電的缺點:1.挖地熱井會破壞自然景觀,造成環境污染。2.對土地使用造成影響。3.發電時蒸氣中可能會帶有毒性的氣體,造成污染。4.發電時熱水中可能會溶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造成污染。圖1四.潮汐地球表面有約71%是海洋,主要集中在北緯45度~70度和南緯35度~65度間。而海洋的主要運動為洋流、海浪和潮汐,都發生在海洋表面而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其中潮汐是最主要影響潮間帶的主因,也正因如此更塑造海岸潮間帶的特殊性。洋流和海浪這兩種運動的動力來源,來自地球內部的許多成因,而潮汐運動卻是因為天體運動時的萬有引力所造成的,與前面二者截然不同。在地表上的潮汐漲落主要受太陽和月球的引力而作用,其實不只海洋,甚至連我們所位處的板塊也會上升呢!「潮汐」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重力大小與物體本身的質量成正比例,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如此看來太陽質量約為月球質量的2700萬倍,但日地距離一億五千萬公里約為月地距離(382200公里)的390倍,公式修正後引潮力和距離立方成反比所以為5900萬倍,考慮上面兩種因素後,可得太陽引潮力與月球引潮力之比約為1:2.17,即太陽引潮力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二分之一。但月球能引起的潮差為53.1公分,而太陽所能引起的潮差僅有24.4公分,所以兩者最大引潮力作用也只有約70公分左右。但就觀察所得,在許多地方潮差達數公尺甚至二十公尺,但外海再大也不超過一公尺。這主要是由於河口或海岸的地形影響。一般而言,一天之內會有兩次漲落潮,其所耗費的時間約為24小時50分鐘,一次約為12小時25分鐘,明顯地可以觀察出來比一個太陽日(24小時)多了50分鐘,這個時間就是太陰日。因為月球在白道面上由西向東運動約為13.2度,也就是多轉了這個角度才能重新對正月球,所以多了50分鐘。但也有些地方是全日潮和混合潮,非常特殊。潮汐的類別潮汐是在月球、太陽等天體的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由於各種海洋的深淺不一,影響了各地潮汐漲退的規律。有些地方一天各漲退一次,叫全日潮。有些地方一天各漲退兩次,叫半日潮。還有些地方,有時一天各漲退一次,有時一天各漲退兩次,叫混合潮。中國黃海、東海沿岸多數港口都屬半日潮,如青島、上海和廈門等;南海多數地方是屬於混合潮,如廣州等;亦有些地方是全日潮,如北部灣地區。而北美洲加拿大東北部的芬地灣則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最大潮差曾達十五點四米。太陽、月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