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南台科技大学九十七学年度实务专题制作成果报告pdf(1).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download 南台科技大学九十七学年度实务专题制作成果报告pdf(1).pdf

download南台科技大学九十七学年度实务专题制作成果报告pdf(1).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台科技大學九十七學年度實務專題製作成果報告專題企業媒體公關專題名稱補助■教學卓越計畫經費核經費130來源□學校年度預算定序號系所:資訊傳播學系指導老師:梁丹青專題學生:496F0073王晨羽496F0011張芳瑋496F0025鐘惠如496F0102王艷虹496F0109陳巧菁496F0916吳致潔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五月南台科技大學97學年實務專題製作參與國際/全國性競賽成果競賽名稱18屆金犢獎作品名稱JustUs廣告指導老師梁丹青參賽學生王韻捷賴盈蓁潘怡君洪玉懷李展育□獲獎□未入圍決賽„已參加但進行中競賽結果□預計參與上列「競賽名稱」所列之競賽比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作品照片□頒獎照片檢附競賽□獎狀影本(以一位同學獎狀影本為代表)成果資料□獎牌、獎盃照片□獲獎新聞剪報□其他:18屆金犢獎JustUs廣播廣告12王韻捷賴盈蓁潘怡君洪玉懷李展育梁丹青老師資訊傳播系所計畫綱要5.確認設計方向,進行精緻圖稿繪製。金犢獎是近年華文地區規模最大的學生設6.最後定稿確認作業。計競賽,囊括中、港、澳、台、新、馬六地共7.進行輸出作品與燒錄成品,完成計300多所學校參與,參賽件數高達上萬件,所有報名手續。直接影響至少十五萬相關科系學生,是華文地區規模最大的廣告創意競賽。對參與競賽的學生來說,更是進入廣告公司及學校推甄最佳的結論跳板。廣告主:JUSTUS情侶飾品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很少有主題:JUSTUS飾品品牌形象廣告設計機會與其他學校接觸、相互學習,透過參加國際性的競賽,可以讓學生實際走出校園與國際傳播/行銷目的:接軌,除了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更是可1、塑造“JUSTUS”作為“愛情信物第一品牌”的以讓學生瞭解自己的程度與競爭力,發掘更多品牌定位;自我的潛力。2、傳遞戀人寄託思念、信守約定的愛情信念。產品說明\市場概況:1、材質:925時尚純銀(鑲嵌天然或合成寶前言石);廣告是日常生活中時常接觸到的行銷手法,2、設計:歐美簡約風格;然而在現在社會有著多元化傳播媒介的環境下,3、類型:戒指、項鏈(吊墜)、手鏈、手鐲、消費者是無可避免地生活在廣告訊息之中,身耳環等;為廣告相關科系的學生,需要將專業學之於生4、管道:全國連鎖專賣店;活,運用生活經驗找出最佳的創意,在最少的5、研發:知名法國設計師傾力打造;資源下發揮最大的創意,在極限下激發無限的6、零售價:100-900元,主力價位為150-300想像空間,而應用世界華人學生中最大且最具元人民幣(單件);影響力的品牌創作廣告獎項,是金犢獎最大的特色,讓學生從實戰獲得最大的挑戰,若能有目標物件:幸得獎,則能為廣告主或企業主意中的人才,1、年齡:18-28歲男女青年;如此雙贏的效應讓參與的學生與日俱增,每年2、個性:時尚、活力、陽光、重視情感;的參賽作品數不斷的突破,奠定金犢獎在華人、愛情觀:敢愛、敢於表達愛。地區學生驅策參與的競賽,相信資傳系的同學3在每一年的磨練下,將會更加進步與成長,並替學校爭取更多的榮譽。主要競爭者:目前大陸情侶飾品行業處於萌芽階段,市場上文獻探討尚無相同價格定位的競爭品牌。一、動機及目的1.讓學生走出校園實際參與跨國性比賽。溝通調性:2.透過設計過程讓學生可以發掘更1、能表現出時尚、活力、陽光;多潛力。2、陳述愛情信物概念;3.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外,提升學生3、表達寄託思念、信守約定等。美學素養。二、執行方法及步驟宣傳場合/傳播時機/使用規格:1.首先找出對設計熱衷的學生,並線上線下廣告:平面/電視/廣播/動畫/網路等形選拔參與競賽。式的創意廣告;2.進行各獎項品牌策略單提出想法,並且進行設計。3.進行相關資料彙整、確認設計方建議列入事項:向。1、JUSTUS情侶飾品LOGO4.針對設計想法進行草圖繪製並與2、廣告語需自行創作指導老師討論。3、產品圖片[19]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書籍參考資料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台北。[1]山田理英,2000,如何製作有效的平[20]鍾聖校,1995,認知心理學,心理出面廣告,滾石文化,台北。版,台北。[2]王海山,2003,科學方法百科辭典,[21]勵忠發,1996,記號•藝術•情報,恩楷出版,台北。正中出版,台北。[3]朱玲,2002,文學符號的審美文化闡[22]ArganGiulioCarlo、Maurizio著,曾釋,安徽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