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项目-招标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49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庆市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项目-招标书.doc

大庆市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项目-招标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庆市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项目招标书一、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目标1、背景和必要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到2010年,必须实现在GDP年均增长7.5%的同时,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削减10%的目标。为了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这一约束性目标的完成,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三大减排体系,从而通过严格科学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手段将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在此背景下,国家启动了“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对占全国主要污染物负荷65%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实施自动监控,通过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更加科学、准确、实时地掌握重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是监督重点污染源是否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的有效手段,是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与化学工业城市,石油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石油化工生产高度密集。在某些装置中,含有剧毒物质,由于历史选址的问题,厂区靠近居民区,危险源众多。在油田中心区域,不足1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4个大型石油、化工、天然气生产企业,年加工原油1196万吨,聚乙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等化工产品260多万吨。厂区内建有857座成品油和原料储油罐,均属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危地带,极易造成“闪电式”中毒、大面积污染和连续性爆炸。在油田5500平方公里面积上,拥有近6万口油气井,地下石油、天然气管线遍布全油田,石油输出管线可直接通往秦皇岛。高危生产企业与油田并存,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资等危险品高度集中,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与此同时,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黑龙江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都会使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故多发,是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副产物,这要求政府和企业积极应对,把事故造成的后果控制到最小,而建立完备的应急管理和事故预防体系,是减少事故损失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即可根据本系统及时采取必要的响应行动。2、项目建设依据1、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8号);2、国家环保总局:《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方案》(环函[2007]241号);3、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方案》;4、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3、技术规范与标准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内容,必须遵循国家、行业、部门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另外还必须遵循以下文件规定的内容:1、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环函[2007]241号);2、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3、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352-2007);4、国家环保总局:《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讨论稿)》;5、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6、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7、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息术语(征求意见稿)》;8、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9、黑龙江省环保厅《黑龙江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0、国家环保部已经颁布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4、总体建设目标本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中心”,“一个网络”和“八个系统”。建立大庆市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网络,实现全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设施与监控中心平台的统一联网和实时数据传输;建立满足国家技术规范和我省实际需求的环境在线自动监测监控信息管理八个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和环境应急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二、项目建设原则1、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在总体设计中应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体系,使网络结构简单集中,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易于调整、扩充和组合,最大限度满足业务要求。同时,尽可能采用行业或国家相关标准,或基于相关标准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充,使其一方面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又针对具体业务和管理要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要使系统的硬件终端系统、通讯系统、软件系统、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依赖减至最小。保证网络的互联、互通和综合业务应用。2、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安全可靠的运行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传输和联网技术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逆性和可跟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