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李广射虎》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李广射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李广射虎》1教学内容: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4)指名读塞下曲。齐读塞下曲。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读议议。(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他是怎样的将军?(3)齐读第2自然段。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3)继续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4)指导朗读。(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1)轻读课文。(2)讨论。“蒙蒙亮”指什么时候?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指读课文。(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三、动画设境,感情朗读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李广是我国历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作业设计: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3、练习写话:板书设计:李广射虎胆大艺高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李广射虎》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2.教学效果。(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3.指导书写生字。(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指导书写。(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4.范读课文。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3)范读塞下曲。(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三、作业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李广射虎》3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高强。学习过程: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学案5、6、7题完成情况。二、课内检查预习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3、质疑、解疑:(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