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范围(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范围(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范围(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范围(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20××-××-××实施20××-××-××发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Greenfood-Specificationforfieldenvironmentalinvestigation,monitoringandassessment(报批稿)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ICSZ51备案号:NY/T1054—20XX代替NY/T1054—2006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1给出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NY/T1054-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与NY/T1054-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中英文名称;——修改了调查方法;——增加了食用盐原料产区和食用菌栽培基质的调查、监测及评价方法;——调整了部分环境质量免测条件和采样点布设点数;——修改了评价原则和方法;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颜红、崔杰华、李显军、张宪、李国琛、王莹、王瑜、林桂凤。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T1054-2006。引  言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和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产地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绿色食品质量,是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绿色食品的安全、优质和营养特性,不仅依赖合格的空气、水质、土壤等产地环境质量要素,也需要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和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套科学有效的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是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安全条件的基本要求。制定《规范》,目的在于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科学、正确地评价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为绿色食品认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以清洁生产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农业生态结构调节,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趋于良性循环,达到保护资源、增加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经济效应和生态安全和谐统一。《规范》制定以立足现实、兼顾长远,以科学性、准确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保证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实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产地环境调查3.1调查目的和原则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3.2调查方法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3.3调查内容3.3.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自然灾害: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3.3.7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结构情况。3.3.8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结构、生态养殖模式。3.3.9工农业污染:包括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3.3.10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弃物处理、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情况。3.4产地环境调查报告内容根据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情况,对申报产品及其原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