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同步练习.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同步练习.pdf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同步练习.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1.看拼音写汉字。zǎochénhànzúxiānyànfúzhuānɡ()()()()dǎbànānjìnɡcūzhuàn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3.填词练习。()的服装()的小鸟()的国旗()的铜钟第二课时1.连线。一定要细心dǎizú景颇族déÁnɡzú阿昌族āchānɡzú傣族jǐnɡpōzú德昂族hànzú汉族2.我能填。píngdàihú()坝()表()蝶()果()领二()()等爱()()水3.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1)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宁静平静)。(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宁静平静)。4.想想说说: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1)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2)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3)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2.5655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第二课时1.dǎizújǐnɡpōzúāchānɡzúdéánɡzúhànz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2.坪苹平代带戴蝴胡湖3.(1)宁静平静(2)安静宁静4.(1)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2)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3)这是一所欢乐的小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杯每()年举办一次。A.一B.两C.三D.四2.世界杯被人们誉为()。A.“女神之杯”B.“生命之杯”C.“胜利之杯”D.“大力神杯”3.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知名度的()比赛。A.篮球B.足球C.网球D.乒乓球4.世界杯与()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顶级赛事。A.军运会B.亚运会C.奥运会D.残奥会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摔跤.(jiāo)练.习(niàn)糊.涂(hú)B.吓呆.(dāi)戒.尺(jiè)衣裳.(chánɡ)C.挨.打(ái)清楚.(chǔ)跳舞.(wǔ)三、根据语境写字词。1.一阵kuánɡfēnɡ()刮过,树上的叶子全部piāoluò()下来,显得很huānɡliánɡ()。2.你nénɡɡòu()cāichū()这个谜语的谜底吗?3.汽车jìnɡjìnɡ()地tínɡ()在马路边。四、选字填空,组成词语。【杨扬】()树表()飘()【扮盼】打()()望装()【汉汗】()族流()()字【球救】()命足()求()五、下列是三(1)班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队的吗?(填序号)A.百灵鸟B.篮球侠C.鲲鹏翱(áo)翔D.飞毛腿1.田径队()2.篮球队()3.合唱队()4.航模队()六、句子乐园。1.“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表示语意未尽。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用加点字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勇于向老师提问的故事。()4.“面红耳赤”“眼疾手快”这两个词语都含有一对近义词。()八、课文内容回顾。1.《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2.《花的学校》生动地写出了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之情。3.《____________》一文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4.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所见(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的牧童形象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