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英哲****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牧童 教学设计.docx

牧童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牧童教学设计牧童教学设计(精选13篇)牧童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编写,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牧童》这首古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悠闲自在、自然放松的生活。透过古诗,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牧童生活的悠闲自在、自然放松;4.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牧童生活的悠闲自在、自然放松。难点:能抓关键字词,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大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研读古诗、了解作者,深究作者写作意图,编写教学设计。学生准备:预习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作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古诗导入,引发兴趣1.童年是最美好、最纯真、最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每一个人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但是,同学们能否想象古代的孩子们是怎么玩的,他们会有哪些童年趣事呢?2.生各抒己见,预设:放风筝、钓鱼等等。3.出示已学古诗:(让我们以诗为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4.过渡,引出牧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讲的也是牧童的生活,题目就是——牧童。)板书牧童,注意“牧”字的写法。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初读要求:(1)把古诗多读几遍,试着读得字正腔圆,并用“/”画出诗歌的停顿;(2)思考:古诗中的牧童在干什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2.生自由读古诗。3.检查初读情况,请三生读一读古诗,随机解“蓑”字,注意绝句的韵律。三、想象画面,融入诗境1.古诗中的牧童在干什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预设一:(牧童弄笛图)笛弄晚风三四声。诗人为什么把吹笛子说成是弄笛子呢?“弄”可以组什么词?如果是你拿着笛子,你会怎么玩?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笛声?——“三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男女生读。过渡:牧童还在干什么?预设二:(晚归休憩图)躺在草地上(欣赏明月)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各抒己见。随机出示:“牧童___地欣赏着___的月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2.诗人除了写牧童之外,还写了牧童生活的环境。生读并想象,如果自己是画家,要给这句诗画一幅怎样的画?预设:画很多草——六七里、铺广阔、茂密、柔软,就象在毛毯上躺着一样舒服。读出舒服的感觉。3.在音乐声中,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教师引导:一望无际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这时还没看见牧童的身影,却听见牧童悠扬的笛声。笛声越来越近、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越来越近了,他走进我们的视野。牧童归来吃了晚饭已经是黄昏时分了,他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露天的草地里休息了,一边还欣赏着天空皎洁的月光。透过这些,你感到牧童的生活怎么样?再读。4.介绍诗人,揣摩写作缘由——渴望悠闲自在的生活。5.融入诗人的感情再读。四、补充教学,升华情感1.过渡:其实象吕岩一样渴望自由生活的诗人可不止一个。2.出示: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牧童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青山青草、牧笛、蓑衣……3.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齐读古诗。4.自己试着背一背,默一默。[板书设计]牧童弄铺卧悠闲自在牧童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