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后反思生命的又一个第一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例研究后反思生命的又一个第一次.doc

课例研究后反思生命的又一个第一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命的又一个第一次——一名执教教师的心声发布者:HYPERLINK"http://mk.qlteacher.com/76665"\o"本文作者(或参与修订):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王红"王红发布时间:2013-05-1514:00修改时间:2013-05-1514:00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让我久久难忘,珍藏于心底,每一个第一次都让我驻足反思,成为我穿越教师职业生涯的新的起点。此次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成了我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第一次。因为本次的培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听报告,而是承担了2013年暑假网络研修课程资源开发的任务,我成为了课例执教的教师。有机会与共同行走在践行新课标路上的各个地市的专家、老师们进行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共享,是种缘分,虽只有仅仅两周的时间,可我们由最初彼此的陌生变成了熟悉的互助学习伙伴,我们携手共进。在省专家朱良才老师和亲爱的组长威海市文登教研中心的吕洪芹老师的带领下历经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个课例,从开始的不太成熟的教学设计打磨成了一节典型的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能力的课例。过程是艰辛的,是一次凤凰涅槃式的蜕变,成长也是必然的,而我作为执教教师更是收获满满。收获一: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新课标虽已经读过多遍,依然感觉囫囵吞枣,对于新课标提出的很多新的理念,新的关键词不甚理解,对于如何将“数感、模型思想、空间观念、抽象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培养,更是找不到有效地途径,本次课例资源的开发,在专家吴正宪老师、省教研员徐云鸿老师的引领下,在我们的专家朱良才老师、吕洪芹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在与各地市的老师们的智慧的碰撞下,终于找到了切入点。收获二:感受一种新的研修方式本次课例资源开发历经了“个人初备——我们的线上修改教案——第一次备课研讨会——第二稿教学设计——观课准备会——观课——提交观课报告——课后的在线研讨——第三稿教学设计出炉——总结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为某个环节的具体设计争的面红而赤;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怎样研读课标,解读教材,课前调研学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看法、建议阐释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感受到团队智慧的力量。收获三:体验团队学习的快乐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有12个成员组成,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市,但我们的目标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开发好此次课例资源。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都在努力,我们畅游网络中,似小草吮吸春天的甘露;像大树,接受阳光的哺育;如游鱼,在新理念的海洋里遨游,尽情享受困惑、问题被解决的释然与快乐。我们也有最初彼此的陌生变成了熟悉的互助学习伙伴。我们是一个热情真诚的团队,我们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我们一起以饱满的热情思考着、成长着、进步着,我们一起体会着团队学习的快乐。最后想说:作为本次课例的执教教师,内心涌动的是收获满满,磨课触及灵魂,引发深入思考,它使我在自己发展的高原期寻求到了实现螺旋上升的切入点,那就是如何将新课标理念在我的课堂实践中落实下去,切实实现“全育人”,我想我们所追寻的课堂应该是质朴的、原生态的、简约的,应该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课堂。参与本次资源开发全过程也让我感受到个人专业成长中同伴互助的无穷力量,一个人也只有在团队中才会走的更远。如朱良才老师在他的博文《关于经历》中写到的:作为我们教师不必苛求自己成长的太快,因为成长需要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经历的过程,经历的过程就是增加自身厚度的过程,这种财富是一点一滴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历了这次磨课,我们虽然没有被点化成仙,但“磨课追魂”我们确实亲身体验到了。真诚感谢在本次课例研讨中给予我信心、支持、帮助的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