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4我的母亲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14我的母亲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14我的母亲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一、目标导航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2.学习用截取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二、预习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成语。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人影憧憧()瞥见()循循善诱()女红()睡眼惺忪()脸颊()蹑手蹑脚()查氏()幼稚()呜咽()唏嘘()歉疚()2.记住下列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二)查阅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简要了解作者。邹韬奋,、和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等。邹韬奋也是一位。著有《》《》等散文作品。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同学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三)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1.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2.学生畅谈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四)小结: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读了母亲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读了“我”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读了母亲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之情,也表达了对的同情。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海宁查氏()人影憧憧()唏嘘()娓娓()歉疚()呜咽()2.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2)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3)突然,一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工的光线()3.下面是五楠写给自己好友的一则联络友情的短信,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请根据他的写作意图与风格,帮助他把短信写完。一家_________________,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一生____________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_______________,年年______________。新春快乐。(二)课内阅读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1.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句。(1)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__(2)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文中的话解释“居然”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上文说说“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一句中“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是指什么样的心理状态?4.联系全文看:上一段写“十岁”时的事,这一段写“八岁”时,要不要倒过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