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名称都与医疗应用和药性理论有很大关系,所以他的命名都有一定的意义。掌握中药材的命名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药、应用中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提高我们对中药学习的兴趣和趣味。在讲述中药材命名内容前先了解几个中药材常用的术语(概念)。1.中药的概念:中药的概念,随着中药学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最老的概念是指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后对祖国传统用药的统称,它与西药作区别。但这个概念非常简单,它没有表述出中药的实质(本质)。所以后来大部分的教科书趋向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前一个概念把许多外来药物排除在中药的范围内而后一个概念已明确了中药应用的原则,又使中药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2.中药的分类及本草的概念: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外来药,加工品这几类。由于中药中以植物药为主,即以草为本,故中药古人又称为“本草”。所以古代介绍中药的书籍都称为××本草如《唐本草》、《新修本草》、《本草拾遗》。3.道地药材的概念:由于中药材的生长与地域,环境,气候有密切关系,离开这样的环境,气候其质量就差些。所以把某药物在某地方质量好,产量大的药材叫某地的道地药材。4.同名异物、同物异命。中药材由于一方面各地命名方法不同和用药习惯不同,另一方面前人在学习中药中,为了使其形象易懂,所以一种药物多有几个名,同时同一个名在不同地方出现不同药物的现象。由于中医用药讲究道地药材,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病,所以很多药材命名用其突出特点来命名,使人容易记忆。现在讲述中药材的命名和中药学的关系,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述能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药知识。一.以中药材的产地命名:这类药材多为道地药材,我们从它的名字上便可知道它产自什么地方,是什么地方的道地药材。这类药材命名多冠以产地名。广东产的叫广××,如广藿香,广陈皮,广防己,广地龙。四川产的叫川××,如川芎,川椒,川牛膝,川大黄,川连,川朴,川断,川贝。福建产的叫建××,如建泽泻、建曲,建君子。淮河流域产的如淮山,淮牛膝云南产的,如云连,云木香。辽宁产的如辽细辛,辽沙参但也有特例:如藏红花,它并不产于西藏而是最初从西藏进口,广角也不产于广东。二.以药材形态命名:这类药材形象地说明了药材的外观,从它的名字便可知道它的外观形状,如罂粟壳,金櫻子。这两种药物均用罂字,就是它的外观像,大腹小口之瓶。乌头形状极像乌鸦之头。瓦楞子形状像瓦楞,重楼像一塔楼,木鳖子像鳖,鸡爪连、马钱子、小辫子、千张纸,寸冬,木笔花,勾藤,鸡冠花,佛手等,均以其形态命名。三、以药物的颜色命名:从名字上知道药物是什么颜色的。而且中药理性理论认为药物的颜色与药物归经、功效有密切关系。通过名称既知道药物的颜色,也知道药物归经走向和作用范围。一般认为红入心,黄入脾,黑入肾,白入肺,青入肝.红色古人又叫赤色或丹或朱红色、紫色。如丹参、丹皮、红花、红曲、朱砂它们都是红色的,这类药物是入心的,走血的,丹参能活血,丹皮能凉血,活血、红花活血、红曲降血脂,朱砂镇心安神。但也有特殊,如首红是首乌的别名,它是为了忌讳把乌改成红。黄色,入脾经,偏于补益,如黄芪,黄精(但加工后的黄精为黑色),黄芪补气,补肌表之气,黄精补脾肺之气。黄柏、黄连、黄芩色黄,这三类均清热燥湿,但黄柏偏于补肾阴。黑色,入肾经,以黑色命名的有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故子(补骨脂)是黑色。它们均入肾经,能补肾壮阳。白色,入肺经,以白色命名的有白芥子,白果,白前,白木耳,白术,白及,白芷,白芍,白鲜皮,白豆蔻,白附子等药物均为白色,且大部分入肺经,用以肺病的治疗如白芥子,白果,白前,白木耳均治咳嗽,白及治夕肺病,白芷入肺经,发表散风。青色,色入肝经如青黛、青皮、青葙子、青蒿、青果榄,是以青色而命名,青葙子,入肝经而治目暗,青皮疏肝散结治肋(lei)痛,肝郁气痛,乳房胀痛,青黛尽管不入肝经但也可用于目赤和重症肝炎。青蒿入肝经而治肝胆虚热。四.以药材的气而命名。自然界中有香气、臭气两类由于忌讳,一般较少叫××臭或臭××,甚至臭的也叫香,所以中药中许多药物名字都××香命名。以香命名的药材有:丁香、檀香、木香、沉香、香附、小茴香、麝香、龙脑香(冰片)、香加皮、藿香、香苏、安息香、香橼、香(菖)蒲等,此类药物由于气味芳香多能行气,发散(汗),活血,燥湿,如丁香,木香等可行气,藿香可燥湿,麝香可活血,香苏可发散。以臭命名药物较少,主要有臭阿魏,臭芜夷,豨莶草也是有臭味的,就是有如猪脸之臭的含义。五.以药物的味而命名。中药的味是中药药性理论中的性味、归经的一大理论之一。它与药物的功效关系更为密切,我们从药物的性味上便可推知药物的主要功效。中药中更多是以味命名的。1.辛味中医认为辛能发散,行气,活血,中药中以辛味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