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docx

《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第1篇:《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题解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说说本文写作背景。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2、扫清生字词yífányūzhuóliánxièyìyīxiǎn颐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隐逸噫鲜3、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重点讲解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倒装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5、指名朗读四、探究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你能读出来吗?(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映衬的作用。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三)把握主旨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四)对照板书,齐背课文。五、总结谈谈学完了课文后的一点收获?六、能力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第2篇:《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这就是你要找的《爱莲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范文,逻辑严谨,脉络清晰。在教学课文《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处污浊环境,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然大度的生活态度,我组织了学生展开大讨论,后来我提出:学习这篇文章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有的说:“做人要随和,要亲和,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胸怀大志,无私奉献,能与人和睦相处,诚实敬业的人。”有的人说:“本文在当今生活中还教育和鼓励人们在浮躁的现实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还有的说:“我认为有意义,但很难做到。坚守独立的人格,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当大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到此,我就告诉他们:“是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保持宁静,挥别浮躁,否则学到的知识就不扎实。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暂时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社会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绝不能随波逐流,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做一名坚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健康成长!”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