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期末复习练习(含答案名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期末复习练习(含答案名师.doc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期末复习练习(含答案名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期末复习练习(含答案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一、填空。1、《狼》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朝________,字号别号。2、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现了屠户的。二、解释加点词语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缀行甚远。: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并:驱:如故:窘:受其敌:顾:积薪: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方欲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止露尻尾:断其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顷刻:变诈:几何:止增笑耳。:三、重点句子翻译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5、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6、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9、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四、问答题1、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此联是郭沫若写给谁的故居的?()A、老舍故居B、吴承恩故居C、蒲松龄故居D、曹雪芹故居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6、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句子:________意思:________9、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10、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复投”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屠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狼的贪婪凶残的本性,并做好了搏斗的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文中找出一处相互呼应的句子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四、问答题1、D2、B3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