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刺法灸法【目的与要求】【索引】一、毫针刺法(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长短规格1.5寸40mm(二)针刺练习(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仰卧位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面穴位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面部、颈前的穴位俯伏坐位适宜于头项和背部的腧穴侧伏坐位适宜于取侧头、面颊、耳部的腧穴(三)针刺前准备——穴位揣定(三)针刺前准备——清洁消毒(四)针刺操作——持针法(四)针刺操作——进针法常用进针方法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左手拇、食两指捏起针刺穴位的皮肤,右手持针从捏起上端刺入。按腧穴分布部位:保证安全按经脉循行方向:迎随补泻按病情实际需要:气至病所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周围重要脏器、血管、疤痕组织不宜直刺的腧穴;平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腧穴。影响因素(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行针手法:刮法震法循法弹法摇法搓法飞法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下插的操作方法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刮动针柄,增强针感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作,结合左右捻转,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得气的意义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气至效至,气不至而不治!不得气的原因取穴不准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经气虚衰治疗次数过多,穴位迟钝《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疾徐补泻法开阖补泻法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平补平泻法间歇行针原因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现象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闷、汗出肢冷、脉微弱;血压下降、不省人事处理出针,平卧,保暖,艾灸,结合现代医学抢救预防针对原因,注意观察原因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现象针体捻转、提插发滞处理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预防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手法操作正确原因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现象针身弯曲处理恢复体位顺势拔针预防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原因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现象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处理保持原体位,用手或者镊子拔出或手术取针预防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原因刺伤血管现象出血,皮肤肿胀、青紫处理先冷敷,再热敷或轻轻按揉预防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原因行针和出针手法过重现象出针后酸胀疼痛不适处理局部热敷,灸治预防注意手法适度原因针刺角度、深度不当现象外伤性气胸多见:胸痛、胸闷、心慌,重则呼吸困难,紫绀处理轻:可镇咳,抗感染重:胸腔穿刺抽气预防熟悉解剖,手法正确1、哪些病人或哪些状态不宜针刺?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体质虚弱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取卧位;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妇女妊娠三月内,下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妊娠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腧穴均不宜针刺。整个妊娠期三阴交、合谷、至阴、气海、关元等容易引起流产的腧穴均不宜针刺。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针刺头顶腧穴;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等部位的腧穴,不宜针刺。胸部、腹部、背部、头部的腧穴因深处有重要内脏,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不可深刺;眼区的睛明等腧穴,项部的风池等穴要注意针刺角度和深度,不宜提插,只能小幅度捻转。用特制的三棱形不锈钢针,刺破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已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三棱针法。古人称之为“刺血络”或“刺络”,现代称“放血疗法”。操作方法: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叫皮肤针法。操作方法: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耳针疗法外耳廓表面图耳廓表面解剖耳穴的分布规律一、耳轮区穴位耳轮区穴位耳轮12穴区主治结节二、耳舟穴区:6穴位耳舟6穴区主治三、对耳轮穴区、穴位耳轮体部穴位8区—13区对耳轮的13区、穴位主治四、三角窩穴位三角窩5穴区、穴位主治五、耳屏穴位划分成4区耳屏区穴位主治耳屏区穴位主冶六、对耳屏穴位对耳屏区穴位主治对耳屏区穴位主治耳甲穴位18个耳针疗法耳针疗法耳针疗法耳针疗法八、耳垂穴位九、耳背穴位耳根穴位耳穴示意图二、灸法具有火热之性,是一种温热性刺激弥补针药之不足阳气衰微,沉寒痼冷特殊《医学入门》:“凡病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