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议论文写作教学初探林瑞琴摘要:议论文写作是学生写作的常选文体,当前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文体感不强,拟题不当,立意偏题、走题,事实论据中的事例乏力或叙述冗长,事理事例缺乏分析等。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和水平。关键词:文体拟题立意事实论据分析事例语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败。一段时间以来,淡化文体意识、淡化文体观念成为写作教学的主流。实践证明,读写教学一味淡化甚至是不讲文体,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写作中的文体意识和文体感,不是可有可无的。古人说,学诗读诗,学文读文。在写作方面,写什么文体,像什么文体,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定“体”然后言“工拙”,基于此,在写作教学中有必要重申文体写作,重申文体感。“文体感是指主体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规范的领悟与把握,包括对该文体一切构成因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的特殊要求的领悟”①。“写作主体应是在一定文体感下的主体,主体的作品应是在一定文体感下的作品。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神’难道不是作者在读破万卷诗书之后形成的某种敏锐的文体感吗”?②议论文是学生写作的常选文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发展,他们的思维理性逐渐强于感性,反映在作文中,思辩性逐渐增强,喜好写议论文。高考中选择写议论文的约占70%。但是,一般学生写议论文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通病——肤浅,不严密。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或事物的一个方面,不会深入分析事物形成的原因和事物的本质,观点也谈不上具有启发性,常常是点到为止;有时虽有分析,但分析得不全面,不严密,经不起推敲;文章多半是观点加例子的堆砌,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分析说理时不能很好的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其他。因而,文章的说服力不强,缺乏逻辑力量,思辩色彩不浓,这又是与他们思想不成熟和平时缺乏有效指导训练相关联的。从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来看,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由于长期写作记叙文或形式更为灵活自由的散文或随笔,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容易受写作定势思维的影响和干扰,把议论文写成纯粹的记叙文或带有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或前半部分重在叙事描写,后半部分侧重议论说理,把议论文写成了既非完全说理又非完全叙事的内容杂揉之文。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夹叙夹议类记叙文与议论文之间的区别,把二者混为一谈。如命题作文: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荧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有位平时写作不错的学生在这篇作文中,从宽阔无垠的大海感到她宽容广博的胸怀,从望见的避风港湾领略惊涛骇浪,并决心与这种风险和困难搏斗,从大海的潮起潮落,又联想到人要有平和的心态、豁达的心境去看待人生。由于这位学生没有把准文体的脉,写成了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不符合题目写议论文的要求。另一位学生在写这篇作文时,面对大海,着眼于海文化,展开议论,文中写到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曹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张子涛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中国文学家的“海”;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和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的搏斗,耳聋的贝多芬,谱出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这些外国艺术家的“海”。其实人类的历史何尝就不是一片“大海”?文章立意为:这些诞生于大海,而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很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和发扬。由于这位学生把准了文体的脉,写成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范文。文章标题犹如屋之窗、人之眼。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不但能统摄全篇思想内容,达到题文合一的效果,而且还能润物无声地潜意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为后续阅读奠定良好的首映效应。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初写议论文的学生还不具备这种可贵的拟题能力。[如:以“机遇”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有的学生拟为“突来的机遇”“机遇给我带来了惊喜”“我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机遇”,这些即为典型的记叙文标题。写议论文,必须要有鲜明的观点,深刻的立意。既要言之有理,又要言之凿凿。自拟题目时,就可确定论述中心,可拟为“机遇不可坐等而要去创造”“机遇偏爱才干超凡的人”“对机遇的把握须当机立断”“机遇的失去无须怨天尤人”“机遇因人而异,不能盲目模仿”等等]③。又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