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7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章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

第五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纲下载第的五整章体自性然与地差理异环性境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水、、生物、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生物循环和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作用,是自然环境的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保持的能力。3.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特别关注](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3)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应用闯一关](1)研究发现滨海地区是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1中A为________圈,B为________圈,C为________圈,D为________圈,E为土壤。(2)图2中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其中,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作用进行的。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A处于陆地上空,属于大气圈;B处于森林带,应属于生物圈;C处于海洋中,属于水圈;D处于沉积岩中,属于岩石圈。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⑥和⑦反映植物与A(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联系,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考点一线串]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应用闯一关](1)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区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A.地表温度年变化越来越小B.岩石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C.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降低(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A.土壤肥力提高B.洪涝灾害加剧C.三角洲面积减小D.渔业产量逐年上升解析:第(1)题,积雪面积减小,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积雪面积减小也反映了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会相应上升。第(2)题大坝修建之后,在水库调节作用下,洪涝灾害得到控制,同时,尼罗河入海携带的泥沙减少,因泥沙大量沉积而面积不断增加的河口三角洲不仅停止了扩大,而且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出现了明显后退,面积减小。[例](2011·福建高考)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读材料可获取如下信息:(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R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2)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3)根据文字材料可知R河流经地区的降水量。[解析]第(1)题,荒漠的形成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从图中可知大峡谷远离海洋,深居内陆,且河谷受下沉气流影响,大气增温减湿,从而形成荒漠景观,峡谷两壁植被差异由降水差异引起,由此可判断为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异所造成。第(2)题,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故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常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和生物循环示意图等。物质循环示意图能充分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因而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攻克该难点,同学们要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平时复习物质循环运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