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同课异构别样红——听《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济渎路学校李燕近段时日,有幸聆听了名师李冬梅老师与张晓娟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感觉风格迥异,别有洞天。这就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吧。李冬梅老师这节课,以品味语言和童话特点为出发点,进行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给人的层次感、梯度感、较为强烈。先是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目的在于告诉学生,提炼语言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做到长文短读、厚文薄读。然后教师抓住了一个可以统领全文的重要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什么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品味语言,达到丰富语言的目的。而后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经典片段讲故事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所学的经典语言得到内化。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整个课堂教学显得环节紧凑,目标明确,亮点诸多,以学生的活动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值得学习与观摩。张晓娟老师的这节课,以关注人物命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主要目标,通过勾画人物命运波折线的方式推进整个课堂教学。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我觉得这节课应该是针对童话的故事情节复述的方法引导创新课。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学生的兴趣随着教师的引导不断迭起。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达到了读与说交替进行的理想状态。后来,评课时,闫老师问:概括情节,运用“人、时、地、事”的方法一句话就行了,为什么要用一堂课的时间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我当时没有机会发言,现在斗胆谈点个人看法:“人、时、地、事”的概括方法,适合于一切叙事类的文章,当然也适合于童话。但是关注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复述故事内容,对于童话类的文章学习,却是非常有用的。前者适合轮廓勾勒式的概括,后者却适合情节细描式的复述。就像李冬梅老师教学中的概括方式用的就是前者,不需要细讲,她的目标是整体把握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而张晓娟老师的目的却是引路,所以她采用的是画波折图的方式细化情节,告诉学生怎样才能生动地把一篇童话复述下来。如果真的要研究张老师这节课的目标问题,我个人觉得,应在内容上做些改动:把“关注人物命运”改为“关注幻象与现实的冲突变化”。因为这篇童话小女孩的命运应是悲惨的下坡线,而幻象与现实的反差,才让她选择了充满幸福幻象的死亡。其实,张老师这节课的亮点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思路的创新一个方面。还有教师语言的精炼优美、教师引导的不着痕迹、课外阅读推荐的特殊方式等等。总之,以上两位名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将会成为我教海探航的明灯,时刻提醒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