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學計畫簡介醫療總論(甲)在醫學系四年級下學期課程結束後至五年級正式實習課程開始前之暑假實施,共六學分。內容包含麻醉學概論(12小時)、醫學遺傳學(8小時)、放射線學概論(16小時)及內外科臨床診療學(一個月)四部分,此課程由麻醉學科醫師、小兒部胡務亮、臨床醫學研究所楊偉勛醫師、放射線學科醫師及一般醫學科共同開課,內容包含放麻醉學之簡介及見習、醫學遺傳學簡介、放射線醫學之簡介及臨床內外科診療學,以建立學生對此課程之認識。臨床內外科診療學之特點如下:為了使參與此學程之醫學生在五年級開始時,能實地照顧病人,故在醫學系四年級升五年級之暑期實施,為期一個月。注重學習病患照顧及診療處置,以重點問題、病案討論方式作綜合性臨床應用的學習。以30至40種常見病例為教材,並以內科病房及外科病房之實際病例印證。討論的病例由內科及外科教師於課前挑選,再以講解或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學習。小組討論由一位內科或一位外科教師擔任指導老師,重視病態生理、問診及理學檢查、邏輯思考、病患心理等方面之指導。經由相關病案,訓練學生主動學習之技巧,培養自動學習之習慣。內科臨床實習在五年級實施,為期10星期,其中一週於五年級寒假實施,其餘九週則於學期中固定於內科綜合病房實施教學,此病房需提供各種類型之病案供學生學習。學生藉由參與醫療團隊,實際照顧病人,獲取病患照顧之經驗。由病房住院醫師分配病人給學生做第一線照顧,學生必須在住院醫師指導下獨立進行醫療照顧活動,包括做問診、理學檢查、診斷、鑑別診斷、安排檢查及治療、開立醫囑(必須由指導醫師核可)、採血、穿刺、靜脈注射,也必須參與身心評量、會診、出院計畫及安排病情追蹤。內科綜合病房必須落實住院醫師指導學生之制度,充分配合本學程之實施。在主治醫師迴診時學生必須提出病情報告、處理情形、病程進展及後續考量,由主治醫師就學生負責之病例,做深入的討論及指導。學生必須輪流值班,參加晨會、病例討論會及文獻討論會,並提出報告。強調問診、理學檢查、邏輯思考、診療決策等基本臨床技巧的訓練,注重床邊診療及高科技診療之均衡。由總醫師及主治醫師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作定期評估(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問題解決、臨床技巧、文獻查詢、分析應用等方面),並就必須改進之部分做個別輔導。外科臨床實習在五年級實施,為期9星期。另外於五年級寒假須在外科急診實習。六年級寒假需在外科ICU實習。包含一般外科、心臟血管外科、胸腔外科、小兒外科、整形外科、神經外科,由專責主治醫師(導師)指導,並由病房總住院醫師分派住院醫師輔導。教學目標為:(1)瞭解外科所治療疾病之範圍、疾病之定義、症狀、診斷方式、治療(手術)方式、併發症之處理,及預後等。(2)實際參與病患手術之術前術後照顧,並瞭解病患常需之醫療儀器及藥物之使用細節。(3)瞭解外科特點、與其他各科之異同,各科間之互動與整合,以強化對病患『全人醫療』的觀念,並引發對外科醫學之興趣。學生需參加科內朝會、併發症與死亡案例討論會、病例研討會、雜誌研讀會等課程。每週於特定之病房分配病患,在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指導下,學習各類病患之術前檢查及術後照顧方法,包括換藥、鼻胃管放置、及導尿等臨床工作。於開刀日至開刀房實習,依分配刷手上刀,學習手術治療之各種步驟,及縫合傷口等基本技巧。參與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之病房迴診,學習床邊治療與醫病關係之建立。學生應隨時請教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加強與上級指導醫師的互動,並多接觸病患,以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門診醫療臨床實習在五年級實施,為期6星期,於建教合作醫院之內科、外科門診及病房實習,各院並設立教學診實施教學,或在開業校友之診所學習。妥善規畫及安排學生診查門診病人,採取由指導醫師與學生交錯診察病人之方式(病人看診時間不致延長,又能兼顧醫療品質)。注重教學互動,學生必須在約定時間內看完病人,並在病人面前向指導老師報告其所看病人之病情,立即引發病人之互動。指導教師對於學生詢問不清楚及理學檢查不完整之處,應立即再詢問、再檢查病人,並由指導老師做示範。指導教師之教學特別強調協助學生克服初學者不知重點之困難,觀察學生之問診態度與方式,理學檢查之能力及技巧,並就其缺點改正之。指導教師必須就初步診斷之邏輯思考、鑑別診斷及初步處置等方面,做簡單扼要的診斷。門診醫學及急診醫學一、門診醫療訓練的基本目標:經由門診醫療訓練,醫學生或年輕醫師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經由少許的資料建立正確的診斷並盡量與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最重要的訓練,不要因為症狀輕微的病人多,就把門診醫療看成是簡單的事。門診醫療與入院診療不同的是時間受到限制,在被限制的條件下,要如何發揮診療能力的訓練也是我們期盼的。門診醫學的訓練,其中心目標是用會話與病人溝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