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论文(从奥卡姆剃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论文(从奥卡姆剃刀).doc

2011论文(从奥卡姆剃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3从奥卡姆剃刀、西汉姆格言到中医辨证论治涟水县中医院郑强=1\*GB3①(223400)关键词奥卡姆剃刀西汉姆格言辨证论治内在联系中西医结合摘要文章试图通过道家思想理解奥卡姆剃刀理论和西汉姆格言理论,并由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观察,来印证、合用这两个理论,进而希望扩展至运用于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介绍一下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奥卡姆剃刀(Occamrazor)和西汉姆格言(Hickhamdictum)这两个对照的思路。奥卡姆是中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在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他的观点是观察到的所有事情的根源只是一个原因。WilliamOsler喜欢奥卡姆的想法而记载下来。而且,他将这一方法用于对患者的诊察,已为众所周知。Osler医生教导我们要寻找一个可以解释病史中所有的症状和查体中的所有体征的理由,可以说他在诊断上喜好简约的方法。另一方面,西汉姆医师据说是美国的大学附属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他不如伟大的Osler医生那样有名,但以其同奥卡姆相反的思维方式而常被引用。西汉姆医师确信任何患者都有可能偶然地患有多个疾病,对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医师应该寻找多个解释理由。所以,诸位医师,遵照什么样的想法才合适呢?在美国内科学界有一位伟大的医师就是著有以其本人名字冠名的‘哈里逊内科学’的哈里逊医生(DrTinsleyHarrison,1900—1978年)。哈里逊医生在最后担当阿拉巴马大学内科教授期间,教导我们50岁以下的患者易于适用奥卡姆剃刀理论,50岁以上的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疾病。”=2\*GB3②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奥卡姆剃刀理论与西汉姆格言理论呢?在临床中又如何运用呢?又如何与中、西医理论、临床结合呢?笔者不揣愚陋,大胆妄言。在中国佛教讲究因果,在现代哲学界亦强调:没有原因的结果和没有结果的原因都是不存在的。儒家亦说“凡人重果,圣人重因”,但没有人说其因是归于一,还是归于多;而在《道德经》中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由无生有,由一到二,由二到三,由三到万物,揭示了事物产生、发展、变化至结果之规律,事物(含疾病)产生于有物质而内涵之规律,由规律(无形、无象之无)生出一(一个原因、一个有形有象之实体),由一进而生出多个结果,而其多个结果复杂、混乱(看似偶然,实有所因)的相互作用,又成为万物(各种疾病)产生之复杂(多种、偶然而有理)原因。可见其有形之根源源于一个原因,而发展成为多个偶然原因,这错综复杂的作用原因而致一个复杂的疾病,而其发展是有规律可寻、整体联系的,我想这也是西医复杂(一病含多系统疾病)的原因,也是中医一病常辨为多种证型而治皆有效、却常难根治的原因。当代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曾说,各家研究《内经》,说好听的是各人自成一家之说,说不好听的如盲人摸象,其实在中医临床上各家看一个病种之各辨其证,各出其方治,或效或不效,或全效或部分有效,或暂效或久效,或能救急或仅图缓,或可挽重或仅担轻,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以统一,乃认为是中医独特特色(辨证论治),各辨其证,同病异治,异中有同;异病同治,同中有异。三千年来终无人能摸清其内在联系,串、合成一整体,其大而化之,将各病串联成一整体,使人而终成为整体之人。在于哈里逊医师以50岁为分界,判断一病之一因或多因,或单纯一病,或同患多病,笔者以为这只是看其表面现象,而未究其内在原因,怎可只以50岁为定界?试=1\*GB3①:郑强,男,42岁,副主任中医师,涟水县中医院脑病科,学习、探索中西医结合诊治脑、心病、肿瘤病规律。=2\*GB3②:作者LawrenceM﹒TierneyJr﹒MasamiMatsumura译者王小榕《DrTierney诊断精要》【M】,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p012—013举一常见病:失眠,是现代之一常见病,其证型自古至今众人归纳为多种证型、病因病机,如中医本科五版教材分:1﹑肝郁化火;2﹑痰热内扰;3﹑阴虚火旺;4﹑心脾两虚;5﹑心胆气虚。病因病机归纳为:1﹑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2﹑阳不交阴,心肾不交;3﹑阴虚火旺,肝阳扰动;4﹑心虚胆怯,心神不安;5﹑胃气不和,夜卧不安。并综述为:“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因为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多形成玩固性不寐。所以,不寐之证,虚者尤多。”其所述纷繁复杂,笔者以为若散乱之珍珠,未能得机成串,若能使串成一有机整体,再合西医,可能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