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阳工学院(3).doc

安阳工学院(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阳工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完成,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和质量,特制定本工作规程。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受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各环节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即如何设计工作方案,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实验与数据处理、使用工具书和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资格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英语、计算机、汽车驾驶、专业技能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证书。三、选题毕业设计与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下列原则和要求: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能使学生受到专业技术能力的全面训练;课题应在满足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实际,真题真做。毕业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技术分析报告和综合调研报告等形式;课题的份量要适当,应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能有阶段性的成果;选题应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提高,尽可能一人一题;工科工程类专业工程设计型或技术分析型的题目原则上应占6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专业(教研室)讨论审定,系主任批准后,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表,并于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将课题及指导教师名单上报教务处备案;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从低年级开始着手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发明、创新活动,其课题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学生可自行提出课题,但需提交开题报告、接受指导教师咨询,经专业(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批准后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确定后,于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向毕业班学生公布。四、指导(一)、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和质量。鼓励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工作,各专业要派专人联系,与校外指导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指导任务;(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以系为单位统一内容、格式及要求;发至每个毕业年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2、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题目类型及其工作量要求;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一般要求如下:(1)、工科工程类的设计图幅量为折合零号图两张,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3000。(2)、论文类的字数不少于5000。(3)、艺术类的设计图、效果图以全面反映作品风貌为目的,并制作出实物,其设计说明的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色,提出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要求。(4)、外语类毕业论文原则上用外文书写,单词量应不少于3000。3、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步骤和时间分配;4、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各阶段(含毕业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5、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写作要求及格式;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标准和答辩要求等。(三)、指导教师的职责:1、选好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的方向和原则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一般每周指导每位学生的时间平均不少于两小时(文科、艺术类根据专业特点相应安排指导时间)并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进度表中做好指导及执行情况记录。3、及时审核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4、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教书育人;5、毕业设计图纸必须有指导教师的审核签字,设计说明书(论文)也须有指导教师圈阅签名,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果要写出评语并提出评分意见。评语包括以下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难度、份量及完成情况;(2)、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的能力;(3)、有无创造性;(4)、工作态度;(5)、指出存在问题及错误;五、答辩答辩是审核和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成绩的重要环节,应当做到:(一)、系应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答辩小组。答辩小组应按专业分类由5~9人组成,原则上应邀请2~3名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前一周应将毕业设计(论文)提交评阅人审阅,并在各系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二)、已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方可参加答辩,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或指导教师认为不及格的学生,不再参加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