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社会化.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7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的社会化.ppt

幼儿的社会化.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幼兒與社會: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社會化(一)自我概念的形成個體學習社會規範與期待的過程就叫社會化。社會化就是讓個體從剛出生的無能力狀態轉變能履行社會角色、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社會化除了讓個體學習社會角色有關的技巧與態度外,也能藉由不斷的灌輸幼兒思想、價值與合適的行為方式,使社會能夠繼續生存下來。社會學家關心的是一個自然人是如何演變成一個可以被社會所接受的人。這樣的過程最主要的特徵是「自我」的出現,這裡的自我是社會的自我,一個經過社會規範訓練與社會文化薰陶的社會人。介紹幾個有關人格發展的相關理論以及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基礎:1.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他認為人格結構可分為三部曲:本我、自我與超我,正常的人在這三部分具有平衡的交互作用。所謂本我(ID)又稱為「生物我」,是與生俱來的我,為人格的原始基礎,如我們生理功能的性行為。超我(SUPEREGO)為人格結構中的最高層,又稱為「理想我」,受道德原則來支配,事後天學習而來,主要作用在促使個人做出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他扮演著法官與道德的功能。自我(EGO)又稱為「現實我」,其主要作用是在自我支配下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也就是扮演著內在原始人格與外在世界的紅綠燈。2.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我們以未滿6歲的三個發展階段來說明之。(1)嬰兒期:嬰兒對於外在事物的評估,主要來自於他對別人的感覺,ERIKSON認為,餵哺情境與父母的細心照顧將有助於嬰兒產生信任感。(2)幼兒期:大約2、3歲的時候,幼兒會慢慢開始控制自己的生理需求。給予幼兒更適當的自主權,多讓幼兒操作與成功的機會,將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自信。(3)嬉戲期:大約4、5歲的時候,幼兒對任何事物都會有種好奇心,也會有嘗試的勇氣。鼓勵他們多參與活動,以養成進取人格是有必要的。3.PIAGET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PIAGET的道德認知發展對幼兒人格發展也有相當程度得貢獻。他把道德的發展分為無律、他律與自律等三階段。在3、4歲以前,幼兒還處於運思預備期,凡是以自我為中心,人我意識尚無法分清楚,無法以道德的觀點來評價其行為。4.COOLEY與MEAD的自我理論顧里(COOLEY)在二十世紀初提出鏡中(LOOKING-GLASSSELF)的概念。他相信人格的形成在於與外界的互動,這種互動過程會創造出一個鏡中自我,這包含了想向別人看到了我們、並對我們評價,以及我們反映了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等三個概念。美國心理學者米德(MEAD)更深入的分析這樣的互動概念。他觀察到為何人們對自己的評估會與事實相差太遠。所謂鏡中自我,是指他人對自己而言都是一面鏡子,可以從別人得言行舉止中瞭解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換言之,即是由他人的評估話語中瞭解自己。(二)幼兒社會化的基礎幼兒要成為社會人,就必須經過社會化的過程,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不能藉由先天遺傳而獲得與他人一同生活的能力。幼兒社會化必須奠基在下列三個基礎上:1.個人基礎人類之所以能夠社會化,陳奎憙(2000)認為主要是下列三種特徵:(1)人類與其他動物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人類具有獨特的智慧,這種智慧是能夠創造價值與累積經驗,是能夠進行抽象思考、學習與適應的能力。(2)對他人的依賴性較長:人類的身體發展與心理發展較其他動物緩慢,在1歲之前必須完全仰賴大人的照顧與餵食,猿猴在4、5個月時就可以養活自己。(3)具有異於其他動物的語言文字:語言文字對人類的重要性,讓人類文明得以記錄、流傳,也才能延續、發展。2.社會方面制度也是影響幼兒社會化的面像之一。不同的政治制度,對於幼兒社會化的快慢與認知有所影響;不同的經濟制度會影響到幼兒得的生活水平與生產分配;不同的文化制度也是養成不同特質幼兒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文化,幼兒社會化得方式也會隨著不同的社會文化特性而有很大的差異。3.個人與社會的互動上要瞭解社會化得意義,就必須先瞭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因為社會化的歷程一定是以上天賦於的生理與心理特質,配合與社會的互動才得以完成。就像班度拉(BANDURA)認為,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彼此是交互影響的。INKELES也認為,社會結構與人格是兩個相互影響的獨立變項,都會影響到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人格是生理基礎與社會互動後所決定的,早期社會化過程中,與基本團體的親密關係對幼兒人格具有重大的影響。幼兒的社會化並不只是一種單向的過程,個人和社會隨時都會「討價還價」。二、幼兒社會化的方式與特性2.觀察與模仿社會學家認為,在社會情境中個體行為的改變主要來自與別人接觸互動後的影響。BANDURA認為是來自於觀察學習和模仿。概念模仿,是指幼兒在進行觀察學習時,對社會情境中的某個特定人物或某種團體產生有意識學習的過程。然而幼兒對於模仿對象產生模仿行為時,會因為幼兒當時的情境、需求與瞭解程度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