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俊评课_.docx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阎俊评课_.docx

阎俊评课.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言稿阎俊刚才,樊新强老师已经提到宋士广老师的这节课,意在教学生怎样去读这样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具体来说,宋老师教的是:对概念进行界定,梳理议论的主要对象,以及先理解后评价的阅读态度。然而我们知道,我们所谈到的这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很有难度的。例如,《唐诗过后是宋词》这篇文章中的“诗”和“歌”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未必就能辨别得很清楚。今天宋老师课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里的宋词指的是什么”?宋老师强调了“这里的”三个字,但学生的回答是“流行歌曲”。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的回答与预期有出入,或者不到位,老师往往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但今天宋老师并没有这么做,他继续提示“这里的流行歌曲是有特指的”,这个指示促使学生继续去思考,学生由此注意到了“当代”。但“当代”是什么时候呢,学生还是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当代”在这里的所指。接着宋老师又问“这里的‘当代’是指哪一段呢?我们能从文本中读出这个‘当代’的所指吗?”到这里,学生在宋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离“流行歌曲”的内涵越来越接近。然而我们又看到,课堂之上的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把握还是不能切中要害,宋老师从文中引述的材料、文章的写作年代,还有补充材料等几个方面再帮学生搭梯子,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来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回到先前樊老师说的,宋老师这节课在教学生怎么去读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那么这个阶段就在教学生怎么去界定一个概念,这就是在提供学生界定概念的经历,学生走完这一过程,获得一次这样的经历,和宋老师的台阶搭设是有密切关联的。这堂课类似的情况还有,在品读作者对“流行歌曲”看法的时候,宋老师要求学生明确作者到底是褒是贬,但宋老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得出或褒或贬的结论,而是要求学生抓住语句寻找证据,宋老师是这样说的:“划出你觉得最能反映其褒贬态度的关键语句。”学生先是自主思考,阐述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意见。宋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又带着学生聚焦了几处典型的、最能反映作者态度的,却又说得比较隐晦的段落,来帮助学生由显到隐地读出作者的看法,让看不见的地方被看见。整个过程中,宋老师的好几处引导点拨都体现了他善于启发学生的能力,如宋老师用PPT呈现了一个重点语段准备品读前,先问学生:“你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又如学生对那句连用“有了一点”的句子有点感觉的时候,宋老师追问“从这些‘有了一点’中你察觉到什么”?这些追问启发看似不经意,但都不是将一个结论扔给学生,而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供思考的支架台阶。当然,这样耐性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沉入文本、深入思考,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固然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今天这堂课,我们也看到了宋老师很有智慧的处理。第一个就是善于存疑,在界定“流行歌曲”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旁逸斜出了对于葛教授以词代曲的质疑,宋老师有意识地将其存疑;在学生认为葛教授关于罗大佑所填歌词的看法带有主观色彩时,宋老师没有展开讨论;在讨论葛教授褒贬倾向的过程中,关于作者这样一褒一贬、倾向不明的写法是否合适,宋老师又将其搁置,做了存疑。这种搁置和存疑并不是有意回避,而是为了保证这堂课中主要问题的解决。宋老师一直在说“先努力理解作者的意思”,这是正确的,如果一堂课要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经历,必然是需要时间的,这就需要将不属于这节课主要问题的内容暂时搁置,留出时间让学生对今天的主问题进行思考,不求面面俱到,方能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节课也没有常见的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等环节,一个文本的教学价值或许不是唯一的,但一节课总要有所取舍,舍去一些枝节才能换来学生在某一方面更为深入的学习经历。不过,存疑的问题一定是很有价值的,这一点宋老师看得非常明白,这可以从最后的作业布置中略见端倪。前两条作业设计分别是对课堂的存疑之处加以思考,以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和作者再进一步商榷,这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条的作业设计,看上去好像就是让学生谈谈对于当今流行歌曲或当代诗歌的看法,但我们如果关注了作业的表述的话,表述当中“注意表述观点过程中概念的一致性,注意是否有说服力”这样的字眼,其实充分反映了教者的深层意图:要在对这篇文章存疑的基础上,对议论文写作有思考,避免概念界定的模糊或偏差,注重阐释的清晰有理。如此的作业设计体现了教和学的一致性。总的来说,宋士广老师今天这堂《唐诗过后是宋词》的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以下几点:一是如何有效地搭设台阶,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二是课堂教学要具备存疑的意识和敢于取舍的魄力;三是让学生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之后,当自己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唤起相关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