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doc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龙城街道办花围小学欧行飞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以几何级数激增。现代数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进行启发与诱导,积极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努力教给学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手段。下面浅谈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一、激发兴趣中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老师总会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活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小品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通过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可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尝试。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之后,我组织这样的第二次尝试练习。先出示练习题: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3、1、0、)让学生看清题目后,我不急于让学生立刻动笔练习,而是先进行如下提问:(1)这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学生听了问题,非常感兴趣,争着举手要回答。生=1\*GB3①:我最喜欢求的倒数,因为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得就是的倒数。生=2\*GB3②: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只能和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听了学生回答后,我作了小结:1的倒数是1。(2)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激荡起来。生=1\*GB3①: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都不知是哪个数,0好像没有倒数。在学生迷惑不解时,我及时给予肯定的答案,没错,0是没有倒数。接着再让学生动笔练习。这样一来,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动笔练习,而是提问,而且问法不同往常,学生感到新奇。让学生判断“最喜欢求什么?”“最不喜欢求什么?”伴随情感因素的提问,学生很快对老师设计的练习题产生感情,情绪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精巧设计,善于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巩固、探索新知识,分散了教学难点,让学生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新旧知识联系中探索小学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旧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旧知识让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我利用“5628÷67和5628÷270”两道练习题,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再导入新课:计算56.28÷0.67。我进行探索性提问:“可惜除数是个小数,如果是整数67该有多好啊!”然后让学生探索能否计算56.28÷0.67。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这样通过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索,一下子就成功了,即只要把除数0.67和被除数56.28同时扩大100倍,就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从中既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又探索出新知识,体现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三、观察比较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从中明确算法,掌握计算法则。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让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法则及解答依据(分母相同,只把分子直接相加减),最后得数不是最简分数要约成最简分数。再出下面的算式:+和-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同桌议论,并引导质疑:(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然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怎么才能得这些结果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容易就联想到通分,从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样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法,明确算理,化异为同,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法则,学生也尝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四、动手操作中探索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动手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剪下来,然后想办法把平行四边行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学生在剪拼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的剪法,脑海里也会产生不少疑问:长方形的长等于什么?宽又等于什么?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呢?这时再让学生回顾刚才剪拼的情景,很快就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不仅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