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流行病学分布研究进展1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水平患病率迄今世界上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AD患病率资料,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人群患病率相差较大,其中部分差异可能归因于方法学不同,如Hy和Keller分析了21项息病率资料,认为若排除痴呆严重程度各地报告的患病率差异会大大减小。近年发表了一些患病率Meta分析资料。Jorm等早在1987年综合分析了世界上22个现患调查资料,认为65岁以后痴呆患病率每年增加约1倍,AD患病率平均每年增加1倍,血管性痴呆则每年增加1倍。Hofman等综述了1980~1990年间欧洲12项患病率研究,得出类似结论。Ritchie和Kildea的Meta分析旨在估计非常年老者(80岁以上)痴呆患病率,发现大约90岁时患病率达到顶峰(约40%),Lobo等综合近年欧洲9项患病率研究,结果该地区65岁及以上者AD年龄标化综合患病率为%(血管性痴呆为%)。尽管一些综合分析采用了不完全相同的人选标准,但各自综合的年龄别痴呆患病率非常接近。中国四城市(北京、西安、上海、成都)抽样调查结果65岁及以上居民AD患病率约为5%(按1998年美国人口构成标化)。一般认为,欧美国家65岁及以上人群AD总患病率大约为6%~8%,中国同年龄组居民AD患病率波动于%~%。发病率发病率综合分析资料相对较少。Jorm和Jolley的Meta分析涉及23项发病率研究,按地区(欧洲、美国和东亚)综合描述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发病率特征。Gao等综合21个发病率资料,总结痴呆和AD发病率随年龄和性别变化的特征。Fratiglioni等分析欧洲7个国家的8项人群随访资料,结果65岁及以上AD综合粗发病率为/1000人年(血管性痴呆为/1000人年)。加拿大男、女性(65岁及以上)AD发病率分别为/1000人年和/100。人年。澳大利亚悉尼75岁及以上者AD发病率为31/1000人年(男28,女35)。中国上海65岁及以上者AD粗年发病率为‰。规模较大或综合分析资料表明,在低年龄组(如小于70岁)AD的发病率相互间非常接近,高年龄组(如85岁以上)发病率变异较大(主要因样本量较小,估计的精密度较差)。死亡率和病死率上海痴呆研究显示AD患者5年病死率为%(血管性痴呆为%),在65~74岁年龄组,AD死亡危险比(RR)为(95%~),接近于肿瘤导致的死亡危险比(RR=,95%,CI~),高于心脏病(RR=)和中风(RR=),由于该年龄组痴呆患病率较低,其死亡归因危险比仅为%;在75岁及以上年龄组,AD与死亡联系的RR为(95%~),随访期间大约25%的死亡者归因于痴呆,肺气肿、心脏病和高血压死亡归因危险比依次为%、%和%。Katzman等根据上海研究资料认为痴呆是老年人的一种“恶性”疾病。瑞典一个社区人群(≥75岁)AD死亡率为/100人年痴呆患者5年病死率为70%(非痴呆者为35%),AD导致死亡的RR为(95%CI~),人群死亡归因危险比为14%。法国一项历时8年的人群队列研究显示AD患者死亡的RR为(95%CI~),导致痴呆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RR=,95%CI~)和脑血管病(RR=,95%~3.7)。痴呆明显缩短患者寿命,不同研究报告痴呆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从3~10年不等.根据对发病病例随访的结果,瑞典77岁及以上痴呆患者平均存活3年(非痴呆者为年)。法国65岁及以上痴呆者存活时间平均为年。加拿大老年与健康随访研究发现痴呆患者粗存活时间中位数为年(95%CI~),但调整存活偏倚(lengthbias,即由于研究人群中没能包括痴呆发病后迅速死亡者而造成的偏倚)后,痴呆患者存活期中位数缩短为年(95%CI~),其中患可能AD者平均存活年,患更可能AD者为年,血管性痴呆为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常见伴发病(如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和功能障碍等是影响痴呆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2人群分布特征年龄与性别尽管有早发性痴呆,但65岁之前AD并不常见,65岁以后AD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几乎呈指数增加,大约每5年增加1倍。如AD患病率从60~64岁组的约1%,增加到65~69岁组的2%,70~74岁组4%,75~79岁组8%,80~85岁组16%,至85岁以上者可达35%~40%。类似地,AD发病率从75~79岁组的大约%增加到80~85岁组的5%,85岁以上者则可达到近10%。综合分析现患调查资料表明,女性AD总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性别之比为:1),但这种性别差异可能随年龄或AD严重程度而异,如欧洲综合分析和北京城区资料均显示,75岁之前AD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80~85岁组以后女性年龄别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综合分析白种人患病率资料发现,AD患病率的性别差异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即现患AD病例中男性多为可疑AD,女性则多为中、重度AD,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