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三江中学吴清南【教学目标】1、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得到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3、应用欧姆定律解答电学计算问题,养成画电路分析图来解答电学计算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2、难点: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电阻上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研究的结果,分析:以下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分析数据(一),找出规律。实验次数电阻R(Ω)电压U(V)电流I(A)152254356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分析数据(二),找出规律。实验次数电阻R(Ω)电压U(V)电流I(A)15421043204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新课内容1.明确定律内容板书:1、欧姆定律的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引导学生根据其文字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板书: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引导学生思考该式子当中各个物理量所使用的单位有无什么要求呢?强调在使用公式时应该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要统一。板书:3、公式中各量的单位:电阻——Ω;电压——V;电流——A或许同学并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式子就叫做“欧姆定律”,它原来是这么的简单,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了,真的是这么简单吗?简单介绍欧姆定律的建立,引导学生说出了解这部分物理学史介绍后的感想。欧姆生平(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出生于工人家庭,从小就把握许多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旁听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辍学,24岁重新回校,到26岁才完成博士学业。以后一直当中学教师。他热心于电学研究,曾研究过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欧姆家境困难,曾长期任中学数学和物理教师,现在电阻的单位欧姆是以欧姆的姓氏命名的。引导学生看了以上的资料后,交流感想:科学家的成功所靠的都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科学家,人类社会的发展才会取得不断的进步。能有现在这么美好的环境和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努力,让我们的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和发扬下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2.欧姆定律应用知道了欧姆定律之后,下面我们来看看它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讨论试电笔的构造,出示试电笔。例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该电阻阻值大概是880KΩ,比氖管和人体的电阻大得多,后二者的电阻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同学们算算,使用试电笔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大概是多少呢?引导学生思考:读完题目,你们知道要求什么吗?(电流的大小)有什么困难吗?(还不知道电压有多大)那你们知道,试电笔要插在那一条电线上,氖管才会发光?(应该插在火线上)此时的电压是多大?(家庭电路中火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你知道人体在其中的作用吗?你能画出人在是使用试电笔时的简化电路吗?(不一定要学生画,可直接呈现)引导学生分析:人体作为导体,在使用试电笔时与试电笔中的电阻、氖管组成串联电路。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体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电阻只有几百欧。试电笔电阻阻值大概是880KΩ,比氖管和人体的电阻大得多,后二者的电阻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现在你们就开始计算一下,看看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注意:学生一边开始计算,教师要在黑板上板书示范电学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以及标注和提示解题的规则:①据题意画图;②在图上标出相关的物理量;③答题时写出:已知和求解过程、结果(其中非国际单位的要先化为国际单位);(也可以将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出来评点;最后将答题的规范投影出来。)例2:某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的电压为,流过的电流是320mA,求该电阻的阻值。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可以直接使用欧姆定律来解题吗?(不行,题目要求的是电阻,不能直接用公式I=U/R来计算,需要将其变形为R=U/I才行)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老师所要求的答题规范进行练习。(可以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教师随后作点评。)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通过以上两题的解答,同学们有什么体会?(1)欧姆定律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只有知道其中的两个,才能够求出第三个。(2)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针对同一个导体在同一时刻的。(3)若是求U和R,公式应该变形为U=IR,R=U/I引导学生理解公式R=U/I:能否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