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二、概念和发病相关因素(二)生活方式改变:1、饮食结构改变:1993-1996年,鸡、鱼、蛋的消费增长50%,同期中国消费增长100—200%,粮食消费仅增长30%。2、体力活动减少:以北京机动车辆为例:1980年约10万辆1990年约40万辆2003年8月>200万辆3、饮食改善,营养过剩。据统计:1982年BMI≥25kg/m29.7%198512%199214.9%BMI(体重指数)正常18-23kg/m2体重/身高2(三)老龄人口增加:2000年≥60岁11%≥65岁7%1982-2000年,总人口增长1.3%,老年人口增长率为3.9%,预测到2025年≥60岁达18%。有患糖尿病可能的高危人群:1、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2、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痛风病的患者。3、曾有或现有较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4、曾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肾上腺肿瘤病史者。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不典型症状: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三、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与分型新的分型基本根据病因将DM分为:I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型和妊娠糖尿病四大类。DM诊断标准与分型还包含了对上述自然病程演变的分期(临床阶段),即由糖耐量正常期(NGT),经过IGT及IFG进入临床DM期:2003年1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专家委员会,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诊断标准切割点从6.1mmOL/L下调到5.6mmol/L,而上限7.0mmol/L保持不变,中华糖尿病学会2000年北京会议认为此建议同样适合中国人群。四、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累及全身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健康新7点五、DM的现代综合治疗根据体力劳动的轻重给予相应的热量。[理想体重=身高(cm)-105〕成人休息状态:每日每公斤理想热量105-125kJ(25-30kcal)轻体力劳动:每日每公斤理想热量125-146kJ(30-35kcal)重体力劳动:每日每公斤理想热量167kJ(40kcal)有专家提出四低二高一平衡。四低即: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二高:高纤维素、高复合碳水化合物;一平衡:即适量的蛋白质。生活习惯有规律,应少吃多餐,即每餐不多于2两,每日不少于3餐,不吃甜食,忌烟酒。低糖水果在两餐之间食用,算入总热量。只要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尿病患者可以与健康人享用相同的食品。2、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亦属基础治疗,尤其是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①糖尿病运动治疗的目的:有效控制体重;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降低;增强体质,提高记忆力;增强自信心以及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②运动锻炼的方式、地点、运动量应因人而异,要求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氧运动的原则,以安全为前提;选择非接触性、非竞赛性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3、药物治疗A口服药。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原则为“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口服降糖药分为四大类: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药:万苏平、优降糖、达美康等。②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双胍类。③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④增强胰岛敏感性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匹格列酮)类。根据空腹、餐后血糖升高情况以胰岛素抵抗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单一药物未能达到良好血糖控制时,迅速加用其他口服药物,如果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药疗效欠佳时,尽快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B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与口服药联合治疗、胰岛素替代治疗、胰岛素的强化治疗。目前有主张对初诊的Ⅰ型DM患者可用胰岛素进行短期的强化治疗。给药途径:①静脉给药:只限于给予速效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人急症的抢救和含糖液体的输液时。②皮下注射是临床最常用使用的胰岛素给药途径。可用注射器、注射笔、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模拟人体胰腺的生理方式通过高压将胰岛素喷射皮下组织,且快速简便无痛,但费用较昂贵,国内临床尚未广泛推广使用。)注意事项:①注射部位:脐周3cm以外的部位,大腿外侧,三角肌外下缘等。每次注射间距应在2.5cm以上。②注射方法:75%酒精消毒,45º、90º进针,推完药效停留10´。③注射时间,与进餐相配合一致。超短效人胰岛素建议餐前即刻注射。短效或预混胰岛素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餐前1小时给药。④自行混合胰岛素时是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不与人胰岛素混合;不同厂家生产的胰岛素不相互混合。⑤胰岛素的储存,不使用的胰岛素应贮存在2ºc-8ºc的低温环境中。避免任何形式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