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8--选用、仿用、变换句式.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3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8--选用、仿用、变换句式.ppt

2011年高考语文模块突破复习8--选用、仿用、变换句式.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3.变换句式:变换句式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句式,以适应不同语言环境的需要,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变换句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如排比;有时是为了强调,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连贯,如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的主语、宾语的调整;有时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变换句式要求内容表达准确,语气恰当,还要与上下文协调一致。能变换句式表明能够根据需要使用语言,表明储存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变换句式类题目一般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根据要求不同,分两种形式:一是变换句型,二是重组句子。变换句型主要有:主动句与非主动句的变换;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之间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散句与整句之间的变换等。句子重组,就是提出新的要求,对所给的句子重新组合,即改变语言的组合形式但不改变原来的意思。一般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在不遗漏原句信息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组。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句式选用从形式上看,本能力点一般采取单选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从试题结构上看,主要采用定位选句的形式;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否定句与肯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句式选用并不是年年都能进入考题,一般地说,考查了句式仿用或句式变换题,就不再考查句式选用题。二、仿用句式1.仿用句式突出了语言表达中的规范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合的特点,这是命题的热点,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第17题。2.所选材料可能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应变的能力,如2009年安徽卷第20题。命题形式每年都有变化,如访谈、社区宣传语、大型活动宣传片解说词等都已进入考查仿写的情景设置范围。三、句式变换从形式上看,本能力点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进行考查,有时也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从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的情况看,试卷弱化了选用句式的单独命题,而是使之与语言的连贯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设题考查,但是却强化了变换句式的考查。重组句子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2009年4套考查“句式变换”的试卷中,北京、福建、江西卷是把12个短句整合为一个长句,重庆卷是把一个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根据以上对全国各地试卷的分析,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特对2011年高考命题作以下几点展望:1.变换句式这一题型在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中频繁出现,而且题型式样越来越丰富,由过去常考长短句的变换、整散句的变换转到考文段内句式的整合,更贴近语言运用的实际,综合性也更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趋势,但是长短句的变换、整散句的变换作为成熟的题型,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至于选用句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但是按要求改写句子、仿写句子、甚至是压缩语段中的下定义,实际上都要涉及句式的选择使用,对它要在考点结合上动脑筋。3.具体的题目样式越来越丰富,但共同的特点是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联系越来越紧密,像下定义、串联词、新闻语段的改写,都有出现。所以,提供背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题型要多加重视,有意识地进行训练。4.仿写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近几年的高考热点之一。纵观近年来句式的考查,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题”仿用句式”的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①仍将延续以往的命题思路,和修辞手法一起综合考查,但内容上会有创新。②题材会更加关注社会现实,贴近日常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注重激活考生的思维。③试题呈开放性,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放宽对考生思维和表达的限制,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大。④为了体现新课标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综合实用的新题型将进一步出现,且新题型往往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的可能将进一步增大。5.将会进一步加强对考生审题、理解题意的考查力度循着先”理解”后”表达”的思维规律,这不仅切合语文学习的实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下面我们就分类对这一考点的几个子考点加以探讨: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要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塑造一种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民族的振兴。A.有了这种不断提升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有了这种民族精神作支柱,我们才能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们才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B.有了这种民族精神作支柱,有了这种不断提升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我们才能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